为了应对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的快速传播给畜牧养殖业造成的危害,明升中国农业app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动物细菌病研究创新团队,系统研究了细菌在抗生素长期使用下产生耐药性的分子机制,日前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发表于美国微生物学会近期出版的上。
该项研究揭示了细菌中携带的质粒在不同抗生素使用条件下,通过基因重组的方式不断获得新耐药基因,以适应环境变化,从而抵御抗生素的杀灭。
该团队张万江博士以大肠杆菌作为实验对象,经研究发现,当细菌含有一个敏感质粒或者携带少数耐药基因质粒,并长期与其他含有多重耐药质粒的细菌共存时,在临床反复大量使用抗生素的情况下,极易发生质粒间耐药基因的重组和交换现象,同一质粒在不同的抗生素反复作用下会发生不同的进化。
研究表明,在β-内酰胺类药物(主要以青霉素为主)应用较多的情况下,大肠杆菌携带的cfr耐药基因阳性质粒,可通过基因重组的方式将超广谱 β-内酰胺酶的基因片段整合到自身的质粒序列中,形成所谓的“超级细菌”。新的“超级细菌”足以抵御临床上10种以上的药物作用,它引起的感染不仅延长了疾病的治疗周期,同时还增加了治疗成本。
张万江说:“该研究对于临床有针对性地选择用药,以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保障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将提供重要借鉴。”(来源:明升中国app报 张晓鹏 张艳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