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科院大气物理所通过数值模拟研究,揭示了我国海河流域的地下水资源开采利用活动对生态水文与气候的影响。相关成果已发表于等杂志。
海河流域长期的水资源超采已使该地区出现大范围的地下水降落漏斗,并且其规模仍在逐渐扩大。虽然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形势严峻,但人类对于陆地水资源的开采利用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仍无定论。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邹靖、谢正辉及其合作者建立了一个人类取水用水参数化方案,并以此针对海河流域开展了一系列离线与在线模拟试验。
结果表明,海河流域长期的地下水资源开采利用活动不仅导致该地区局地陆地表面的降温增湿效应,也使得陆地水储量减少、地下水资源逐渐减少。其中,仅有40%~50%的地下水资源减少量作为增加的降水返回地表,而其余水量则以水汽、径流等形式自流域内流出。流域用水活动也引起了地表约0.15摄氏度的年均降温效果,在6、7月等作物生长季,用水灌溉活动甚至能够引起约4摄氏度的降温影响。(来源:明升中国app报 彭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