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科研人员在整合相关腕足动物(生活在海底的一大类有壳无脊椎动物)化石记录的基础上,建立了早石炭世三个时期全球腕足动物地理区系的格局,并分析了其演变过程。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冈瓦纳研究》杂志。
研究表明,早石炭世全球腕足动物的地理分布和生物区系,与晚泥盆世相比具有明显的转折和变化。早石炭世早期全球腕足动物的分区性不明显,欧洲、亚洲和北美洲以及澳大利亚和西伯利亚等地的腕足动物群都具有很高的相似性。然而,从维宪期开始,腕足动物的世界性地理区系特征逐渐减弱,北美腕足动物群与欧亚地区腕足动物群的联系逐渐减少。到早石炭世晚期,已经可以明显区分出西伯利亚、古特提斯洋(或欧亚)和北美三个腕足动物地理大区。
科研人员进一步分析指出,从泥盆纪到早石炭世,全球腕足动物地理区系的变化与欧美大陆和冈瓦纳大陆的逐渐靠拢、拼合过程以及海西造山带的隆起紧密相关。此外,早石炭世的全球海平面变化、全球气候变冷以及冈瓦纳冰川发育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腕足动物的迁移和扩散,并进一步影响了它们的地理分布以及地理区系变化。(来源:明升中国app报 彭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