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网站5月9日报道,最近,一个由美国密歇根大学、明升中国广东中山大学等单位app家组成的联合研究小组,通过给蚊子注射一种细菌,使其与蚊子形成稳定的共生关系,第一次使蚊子具有抵抗疟原虫的免疫能力,且这种免疫能力能传给后代。从理论上讲,这将导致携带疟原虫的蚊子越来越少,有助于从根本上遏制疟疾。
新研究由中山大学—密歇根大学生物控制热带疾病联合中心奚志勇(音译)领导。他们用沃尔巴克氏体(Wolbachia)细菌感染了斯氏按蚊(中东和南亚地区的疟疾携带者),携带这种细菌的雌性按蚊会和未受感染的雄性按蚊交配而生出被感染的后代,再把感染传给它们的后代。这样要不了8代,抗疟细菌就会在蚊子群里迅速传播。相关论文发表在今天的《app》杂志上。
在以往研究中,已有人用沃尔巴克氏体遏制蚊子向人类传播其他病原菌。比如在埃及伊蚊中造出一种可遗传的感染,遏制它们传播登革热病毒。但要在整个按蚊属里单独控制那些携带疟原虫的蚊子,还非常困难,按蚊喜欢的环境在实验室也很难模仿。
新研究把一种在实验室环境中生存得最好的按蚊——斯氏按蚊和一种已知的能感染伊蚊的沃尔巴克氏体细菌匹配,通过胚胎显微注射技术给数百蚊子胚胎注射了细菌,然后发现一只雌蚊抗过了感染幸存下来,并能在实验室里继续繁殖下一代。
研究人员发现,感染了沃尔巴克氏体的蚊子能抵抗恶性疟原虫。他们用感染了疟原虫的小鼠的血来喂养两种蚊子,发现感染沃尔巴克氏体的蚊子唾液腺里所含的疟原虫数量比未感染的蚊子要低3.4倍。“这就相当于给蚊子接种了一种疫苗,”奚志勇说,“将来蚊子虽然还存在,但有可能失去传播疟疾的能力。”
把这些发现结合起来看,在野外那些被沃尔巴克氏体感染的蚊子能抵抗疟疾感染,有能力取代那些携带疟原虫的天然蚊子群体。最终可能遏制蚊子向人类传播疟疾。
但沃尔巴克氏体究竟是怎么把其他病原菌排挤走的,这一点还不明确。研究人员发现,在被沃尔巴克氏体感染蚊子的组织中,比未感染的含有更多的活性氧成分,而这会遏制像恶性疟原虫这样的病原菌。因此他们推测,可能是细菌通过激活蚊子的免疫反应,在蚊子内部产生了对疟原虫有毒的环境。
这种能稳定感染蚊子的方法为遏制疟疾传播带来了希望。目前,奚志勇和同事正在疟疾肆虐的地方进行现场试验。(来源:科技日报 常丽君)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