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日前从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获悉,该所研究人员在对2万年前的野牛化石进行调查的基础上,得出东北地区野牛或自西伯利亚迁入的结论。相关成果发表在《人类学学报》上。
野牛是我国北方第四纪动物群中较常见动物,也是我国东北地区猛犸象—披毛犀动物群的重要成员之一。近年来,我国东北地区陆续发现了保存基本完好的野牛化石材料。中科院古脊椎所研究员同号文等记述了产自吉林省乾安县大布苏地区距今约2万年前的2件野牛头骨和3件下颌骨化石。
据介绍,此次的野牛化石头骨和角心的形状及测量数据,均落入欧美及西伯利亚地区草原野牛种的范围。因此,我国东北平原晚更新世的野牛化石应归入草原野牛种。而草原野牛种是中—晚更新世广泛分布于全北区的种类,也是猛犸象—披毛犀动物群的最主要成员之一。
我国目前发现的化石记录显示,早—中更新世的古中华野牛与晚更新世的草原野牛之间存在化石记录间断。因此,我国东北地区的野牛很可能是在晚更新世时从西伯利亚迁入,该时间与古人类的爆发性扩散时间基本一致。(来源:明升中国app报 彭科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