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升手机版(中国)

 
作者:白明副等 来源:《PLoS综合》 发布时间:2012-10-22 14:12:21
选择字号:
app家获“活化石”蛩蠊标本
 
蛩蠊目Grylloblattodea昆虫起源古老,至少可追溯到上石炭纪(距今约3亿年),特征原始,是昆虫纲孑遗类群之一,又被称为昆虫纲的“活化石”,在我国属一级保护昆虫。其分布区狭窄,目前仅限北纬33°~60°寒冷地区。该虫发育缓慢,完成一个世代至少需要7~8年,杂食性,适宜温度在零度左右。成虫无翅,种的生态位极窄。目前世界已记录29种,明升中国已知2种。
 
继2010年明升中国app院动物研究所杨星科领导的团队在《公共app图书馆—综合》(PLoS综合)正式报道明升中国第2种蛩蠊——陈氏西蛩蠊Grylloblattella cheni Bai, Wang et Yang之后,该团队相继获得国家自然基金委和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的资助,从而得以开始深入研究世界范围内的蛩蠊。
 
通过精心策划与充分协商,该团队的白明副研究员受邀于2012年6月赴俄罗斯app院动物研究所检视10种蛩蠊模式标本及10种定名标本,为研究世界的蛩蠊奠定了基础。之后,白明又与国际著名蛩蠊研究专家Sean Schoville(美国)和Roman Dudko(俄罗斯)等组建了临时野外考察队,在俄罗斯西伯利亚阿尔泰共和国采集蛩蠊样本。行程约2400KM,历时一个月。考察队员背负沉重的背包,在西伯利亚无人区的崇山峻岭及深谷急流中徒步穿越。在经历了异常艰苦的野外工作后,白明副研究员最终亲自采集到2种6头蛩蠊标本(其中1种暂定为新种)。7月中旬,考察队3名队员又会同动物所博士生宋克清(曾在新疆首次采集到我国第2种蛩蠊)奔赴我国长白山地区。通过努力,最终采集到4头中华蛩蠊标本。该种由王书永工程师于1986年首次发现并命名,并填补了我国蛩蠊目的空白。这4头标本是该虫自我国首次发现后,26年来首次采到标本。此外,他们还获得了DNA样本和转录组样本,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蛩蠊属极珍稀昆虫,在世界范围内仅极少数博物馆收藏有且标本量通常很少(以个位或十位数计),在我国尤为稀有。经过努力,产自美国和日本的部分蛩蠊模式标本和定名标本将会保存在动物所,再加上本次联合考察所获得的珍贵标本及原有标本,将使我国蛩蠊标本收藏量跻身世界前列。通过国际间合作,未来可望产出高水平研究成果,从而推动我国成为世界蛩蠊的研究中心之一。
 
本研究获得国家自然app基金面上项目(31172143)和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的资助,而且获得了俄罗斯app院动物研究所、俄罗斯app院西伯利亚分院及长白山地区相关部门的大力配合与支持。(来源:中科院动物研究所)
 
更多阅读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明升手机版(明升中国)观点。
���� SSI �ļ�ʱ����
 
相关手机版 相关论文

图片手机版
>>更多
 
一周手机版排行 一周手机版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