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作者:倪中华等 期刊:《明升中国appE辑》 发布时间:2008-7-28 21:30:55
血管支架变形可被精确预测
 
以往,由于不同的冠心病患者在生理、病理方面存在差异,冠心病介入治疗时,某些病变得不到最匹配的血管支架,从而影响了治疗效果并带来一些并发症。近日,东南大学的科研人员提出了一种比较精确的预测血管支架变形的方法,有望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血管支架产品。有关专家认为,这是冠心病介入治疗的重大突破。
 
该方法是由东南大学微纳医疗器械工程研究所教授倪中华提出的,相关论文发表在《明升中国appE辑:技术app》2008年第7期上。
 
根据明升中国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统计公报,心血管病已成为我国城乡居民第一位死亡原因,心血管病死亡已占总死亡人数的23%,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心血管狭窄引起的冠心病。
 
冠心病的治疗分为药物治疗、外科手术和介入治疗三大类。基于医用血管支架的介入性治疗方法由于其微创伤和高效性,成为目前治疗血管狭窄引起的冠心病的主流方法。医用血管支架作为一个微机械器件,它的研制涉及超精密制造、现代临床明升手机版、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材料app、信息app、影像学等多学科的高度整合。
 
记者从明升中国科协2008年第七期科技期刊与手机版媒体见面会上获悉,目前支架产品结构类型少,且已经标准化。由于不同的患者在生理、病理方面存在差异,使得某些病变得不到最匹配的支架,从而影响了治疗效果并带来一些并发症。因此,迫切需要针对不同患者在生理和病理方面的差异,应用现代先进的数字化设计和制造手段,建立一个集病人病变部位数据采集、基于知识的快速设计和快速分析于一体的血管支架快速设计系统,为病人提供个性化的支架产品,而研究开发针对特定结构支架扩张过程的力学性能快速分析的工具是其核心技术。
 
在题为《医用血管支架非线性扩张过程快速预测方法的研究》文章中,倪中华以预测血管支架变形过程为研究对象,采用神经网络的方法预测分析血管支架变形。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表明,该方法能比较精确地预测血管支架的变形,属重大突破。
 
该方法与血管病变部位数据获取、血管支架快速设计、支架制作工艺设计、支架体外扩张过程实验和支架植入后的血流动力性能分析和实验测试等工具集成,填补了国内外医用血管支架数字设计和制造技术研究的空白,使医用血管支架的研究有实质性的跨越发展,并达到实用化的综合性能指标水平。(来源:app时报 王学健)
 
(《明升中国appE辑:技术app》,2008 38 (7): 1016-1025,倪中华, 顾兴中, 王跃轩)
 
更多阅读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相关论文 一周论文排行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