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升手机版(中国)
 
论文作者:Xiang-Dong Fu等 期刊:《细胞》 发布时间:2008-4-10 11:0:42
-CELL-
细胞核结构调节对基因表达作用

 
(封面图片:两个雌激素反应基因TFF1以及GREB1的原位杂交,图中蓝色部分为“接吻染色体”。)
 
尽管转录机器复合物(transcriptional machinery)已经在分子水平上得到了极大程度的分解,但是目前对于通过调节细胞核中染色体组织的三维空间结构,从而实现各种不同信号的整体转录应答过程尚不清楚。哺乳动物细胞中会发生染色体间相互作用,而伴随着这种相互作用还会产生核结构的显著重组,从而形成“接吻染色体”(kissing chromosomes)。
 
在2008年3月21日出版的《细胞》(Cell)上,来自美国和意大利的一组app家证实了雌激素诱导的染色体重组,这种重组对于建立染色体内和染色体间基因网络是必需的,而基因网络则是染色质间颗粒区(interchromatin granule)基因增强表达必不可少的。
 
文章中描述了配合基诱导的染色体之间快速相互作用,这些相互作用发生在各种雌激素受体α结合转录单位(transcription unit)之间。这种细胞核区域的重构需要核肌动蛋白/肌浆球蛋白(actin/myosin-1)运输机器复合物,细胞动力蛋白轻链1(dynein light chain 1 DLC1),以及一类特殊的转录辅激活物(transcriptional coactivators)和染色质重塑复合物(chromatin remodeling complexes)。在文章中,研究人员提出了组蛋白赖氨酸脱甲基酶(histone lysine demethylase LSD1)对于染色质间颗粒区位点的特定染色体间相互作用是必需的,染色质间颗粒区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拼接(splicing)机器的储存场所。
 
除了上述发现之外,app家们在研究中还证实,这些三维相互作用对于实现特定雌激素受体靶基因的增强转录是必需的。以上研究结果揭示了哺乳动物细胞核基因表达过程中核结构调制所起到的作用。(明升手机版(明升中国) 何宏辉/编译)
 
(《细胞》(Cell),Vol 132, 996-1010, 21 March 2008,Esperanza Nunez, Xiang-Dong Fu)
 
更多阅读(英文)
 
 
发E-mail给: 
    
| 打印 | 评论 | 论坛 | 博客 |
相关论文 一周论文排行

小字号

中字号

大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