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说明:大爆炸10年后形成的矮星系。背景图的尺度约为10万光年,插入图是中央2000光年尺度的矮星系。黄色是行星,紫—蓝—绿—白的颜色变化表示星际气体密度的增加。
(图片来源:S. Mashchenko, J. Wadsley, and H. M. P. Couchman)
加拿大app家利用超级计算机进行的一项最新模拟研究,揭示了在星系诞生时,星际气体和暗物质间的猛烈作用和重要关系。这一发现弥补了现行宇宙演化模型和暗物质模型的漏洞和瑕疵。相关论文11月29日在线发表于《app》(Science)杂志。
已被app家广泛接受的冷暗物质宇宙学模型(Cold Dark Matter model,简称CDM)存在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即用CDM模型预测出的星系中央暗物质远超过实际观测得到的数字。论文第一作者、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McMaster University)物理与天文学系的副教授Sergey Mashchenko表示,“CDM标准模型在宇宙大尺度上(数百万光年以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不过在预测星系内在性质上却屡屡受挫,其中最麻烦的问题就是主宰星系质量的神秘暗物质。”
利用加拿大最先进的“共享分级学术研究计算网络”(SHARCNET),研究人员对矮星系的形成进行了模拟研究,阐明了星系在诞生时经历的极度猛烈的过程——厚密的气云收缩形成大质量恒星,而这些恒星在死亡时,又发生剧烈的超新星爆发。
Mashchenko表示,“这些巨大的爆炸会推动星系中央的星际气云来回运动,我们的高分辨率模型精确表明,这种类似于浴缸中水流运动的‘晃荡’作用,能够将大部分的暗物质‘踢’出星系中央。”
研究人员认为,宇宙学家长期以来对星际气体的能力和在星系形成中的作用估计不足,新的研究结果有望使app家重新考虑这一问题,并加深对暗物质的理解。(明升手机版(明升中国) 任霄鹏/编译)
(《app》(Science),DOI: 10.1126/science.1148666,Sergey Mashchenko, H. M. P. Couchman)
更多阅读(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