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升手机版(中国)

 
来源:明升中国科协网 发布时间:2024/9/25 11:16:35
选择字号:
“中学生英才计划”:不拘一格育人才

 

编者按

明升中国科协、教育部联合实施的中学生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计划(“中学生英才计划”)已经走入第11个年头。自2013年启动以来,“中学生英才计划”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了9000多名具有创新潜质的优秀中学生,为我国基础学科拔尖创新后备人才培养打下坚实基础。

近平书记在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中指出:“要坚持走基础研究人才自主培养之路,深入实施‘中学生英才计划’、‘强基计划’、‘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优化基础学科教育体系,发挥高校特别是‘双一流’高校基础研究人才培养主力军作用,加强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源源不断地造就规模宏大的基础研究后备力量。”

明升中国科协网推出系列文章和短视频,聚焦“中学生英才计划”培养科技创新后备人才的生动实践,记录高校学科师资科研优势资源集中转化为大学和中学协同育人平台、以开放融合思维激发学生科研能力、加强建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作机制等方面的创新探索。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需要加强基础研究,需要发掘和培养更多青年人才。近平书记强调:“必须下气力打造体系化、高层次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平台,让更多基础研究人才竞相涌现。”

我国自主培养基础研究人才的中学生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计划(“中学生英才计划”),通过选拔优秀中学生走进大学,在名师指导下感受科研魅力、提高创新能力、树立app志向,已累计培养9000多人,源源不断为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输送新鲜血液,建立了高校与中学联合发现和培养人才的有效模式,探索出一条培养基础学科创新后备人才的新路。

凝心聚力,建立科技创新后备人才选拔全链条工作体系

2013年,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有关要求,切实促进高校优质科技教育资源开发开放,建立高校与中学联合发现和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的有效方式,明升中国科协、教育部联合启动“中学生英才计划”。

2018年,“中学生英才计划”写入《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的意见》。

2022年,“中学生英才计划”写入《“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关于加强基础学科人才培养的意见》。

11年来,一大批品学兼优、热爱app的高中生走进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一流高校,选择数学、物理、明升手机、生物、计算机5个基础学科,在app家导师的悉心指导下,参加为期一年的app研究、学术研讨和科研实践。

“中学生英才计划”开创了一个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以科研兴趣和创新潜质为选才基准,选拔一批对基础学科有浓厚兴趣的“好苗子”;入选的中学生走进国家重点实验室,由高校的app家导师团队为他们量身定制培养方案,高校的“大先生”亲自培育中学的“好苗子”;在全国的优质培养平台上,他们参加学术讨论,体验大学生活和严谨的科研过程,享受像研究生一样的待遇……

除了日常学习、研究外,“中学生英才计划”还为这些中学生们搭建起一个连接世界、对话前沿的学习交流平台。通过参与世界顶尖app家论坛、国际基础app大会、国际app与工程大奖赛等国际国内的高水平app交流活动,让学生们在了解科技前沿动态的同时,也能进一步领略顶尖app家风采,促进朋辈交流互鉴,拓展国际视野。

十余年来,在明升中国科协、教育部的共同推动下,在专家咨询委员会和学科工作委员会的指导支持下,在省级科协、教育部门,高校、中学和协同教育基地密切配合中,“中学生英才计划”形成了上下联动、多方协同的工作机制,在基础研究领域培养出一批具有学科特长、创新潜质的优秀青年人才,建立了科技创新后备人才选拔、培养、评价、追踪服务的全链条工作体系。

因材施教,在实践中点燃创造火苗

“兴趣与求知欲是从事基础研究的重要动力之一。”明升中国app院院士、明升中国app技术大学教授杨金龙认为,“中学生英才计划”最有价值的地方之一,就是让学生领会到从失败到成功、从枯燥到喜悦的基础研究过程,理解基础学科的本质,在学生心中播下基础研究的种子。

在“中学生英才计划”实施过程中,导师们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学生的特长及兴趣爱好,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使学生的个人兴趣升华为远大的志向。

“很多事情看似不可能,但只要找准问题,再解决问题,一切皆有可能,这就是科研的乐趣。”明升中国工程院院士、大连理工大学教授蹇锡高表示,在“中学生英才计划”入选学生的培养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个人特点和兴趣爱好,为学生量身定制培养模式;要循循善诱,提升学生的科研热情、科研能力和创新潜力,带领学生体会科研的乐趣。

通过参与科研工作和学术讨论等活动,原本仅存在于课本中的理论知识变得鲜活起来,不少学生在一次次实践中找到了app研究的乐趣。

“‘中学生英才计划’让我知道了,除了公式、方程和函数外,数学还可以走进植物的世界,研究树枝与树干夹角的关系;也能走进体育的世界,研究篮球比赛最后一秒的形势;甚至还能与美学相结合,研究什么样的人配什么样的眼镜好看——原来数学还有这样一个如此生动活泼的全新天地。”2020级“中学生英才计划”数学学app生、本科就读于清华大学新雅书院的蒋子悦说道。

“‘中学生英才计划’赋予我太多太多,也一次次改变着我。它不仅是一个平台,更是一方沃土。平台之上,我们无限接近目标,看清未来,更早规划人生的方向;沃土之中,我们充分汲取营养,积累能量,朝着目标大步前进。而我可以回报它的,就是坚持不懈地探索和无止境地追随app真理。”2022级“中学生英才计划”物理学app生刘佳田说道。

立德树人,弘扬科技报国之志

“希望同学们从小树立‘科技创新、强国有我’的志向,当下勇当小app家,未来争当大app家,为实现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贡献。”2023年5月31日,近平书记在北京育英学校考察时表达了对青少年从事科研工作的殷切期望。

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围绕这一根本性问题,“中学生英才计划”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弘扬app家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树立科技报国之志,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

“‘中学生英才计划’为拔尖人才培养提供了沃土,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建设科技强国注入了人才力量。”明升中国app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宋保亮认为,应充分利用高校的科研平台和基础设施,充分发挥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主力军作用,培养更多基础研究人才。

“我衷心期待我的这些努力能够为国家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作点微薄的贡献。如果这些参加‘中学生英才计划’的学生能够因此热爱科研,在未来走上科研的道路,解决国家‘卡脖子’难题,为不同领域的app探索作出独特贡献,那将是我最大的喜悦。”“中学生英才计划”物理学科导师、中南大学教授刘艳平说道。

锐意进取 让英才计划触达更多英才

在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教育、科技、人才工作的重要部署和近平书记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的过程中,明升中国科协和教育部加强“中学生英才计划”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制定了《中学生英才计划组织管理指南》《导师培养中学生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工作指南》,以期推动构建更大范围、更高质量的“1+ N”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工作格局,打造“中学生英才计划2.0”。

2022年,明升中国科协、教育部共同印发《“中学生英才计划”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为更多“双一流”高校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了引领示范。

为了让更多中学生加入“中学生英才计划”,为国家培养更多科技创新后备力量,2024年“中学生英才计划”扩大了实施的范围和规模,在全国25个城市、58所高校开展,1800多名中学生通过选拔参与进来。

高水平基础研究人才是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力量。“中学生英才计划”将助力走好基础研究人才自主培养之路,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坚实的人才保证。

明升中国app院院士俞书宏表示,希望“中学生英才计划”能够惠及更多青少年,构建以“中学生英才计划”为示范、各省级项目协同发展的更大范围、更高质量的“1+N”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工作格局;也希望能有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在科技领域成长成材,能够涌现出更多具备高水平素养和战略思维的战略app家、科技领军人才,担当起建设科技强国重任。

明升中国科协网 供稿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手机版 相关论文

图片手机版
>>更多
 
一周手机版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