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升手机版(中国)

 
作者:刘毳 张亚群 来源: 发布时间:2024/1/23 11:37:32
选择字号:
改革20年后,书院制探索仍须避免流于形式

 

■刘毳 张亚群

2005年,西安交通大学在我国高校中首次全面实行书院制,这成为了改革开放后,书院制在国内高校普及的一个新起点。刚刚到来的2024年,是书院制在我国推行的第20个年头。

20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在原有“学院制”的人才培养组织架构基础上,开展了“书院制”人才培养改革,以期探索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新路径,培养社会所需的通专结合创新型人才。

然而,高校书院制改革在取得了明显成效、探索了有益经验的同时,也面临着诸多质疑与困扰。在当下这样一个时间节点上,高校需要进一步深化书院制变革,才能实现新时代的育人目标。

现状:蓬勃发展、类型多样

据不完全统计,2005年至今,全国已有百余所高校实施了书院制改革,成立了约400家书院,而且这一数字还在持续增长。其中,高水平大学是高校书院制改革的主力军。高校书院制改革已成为“双一流”高校,特别是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中的一项重要且常见的育人模式改革举措。

与此同时,民办高校依托天然的体制机制灵活性,在书院制改革中做出了重要的探索和尝试,迅速成为高校书院制改革的重要力量。

总体看来,目前国内高校书院制有以下两种主流模式。

一是定位于学生管理的生活社区模式,如较早成立的复旦大学志德、腾飞、克卿、任重四大书院,西安交通大学的彭康、文治、宗濂、南洋、崇实、仲英、励志、启德八大书院等。有些高校还将书院作为“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改革试点,将其打造成为实施“三全育人”的重要抓手。

二是定位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实验班模式。如北京师范大学励耘书院,兰州大学萃英学院,南开大学伯苓书院、芝兰书院,天津大学瑞恒书院,山西大学三立书院等,均是为实施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及“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等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工作而设立的。

此外,高校书院制中还存在多元化的支流模式——

从培养主体看,有致力于培养复合型人才、作为第二学士学位载体的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知行书院;有面向女性群体的北京大学兰园书院、同济大学女子书院;有面向师范生的华东师范大学孟宪承书院、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弘文书院等。

从学历层次看,高校书院教育也不囿于本科阶段。例如,中山大学博雅学院已经形成本科、硕士、博士全层次的人才培养格局;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则承担了为面向全球选拔培养未来世界的领导者而精心设计的硕士项目等。

隐忧:组织运作不畅、育人功能不佳

尽管书院制改革在内地高校持续推广,但也面临诸多质疑与困扰,其育人功能的发挥并不理想。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高校书院集群庞杂、功能泛化。部分高校对书院改革的功能定位不够精准,职能划分也不明晰,导致书院集群成为了一个“大杂烩”式的改革试验场所。

比如,有些高校书院更像是学生活动的俱乐部或社团,有些学校仅开辟一个中式风格的读书空间,亦将其以书院命名。而此“书院”非彼“书院”,更与“书院制”人才培养改革相去甚远。

高校书院形式的多元化说明了人们对其功能与模式并没有达成共识,也未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成功模式。鱼龙混杂的书院群体事实上降低了书院制改革的说服力。

第二,书院作为新兴组织嵌入原有学院,运行机制欠顺畅。与我国传统书院及国外大学住宿学院组织的形成逻辑不同,我国内地高校书院并非初始存在或原有组织内生而成,而是通过自上而下的制度安排,在物理空间、组织架构、课程设置等多方面,将书院制嵌入到原有、稳定的“学校—学院”组织体系及关系网络中的结果,这是一种后发的、嵌入式的教育组织模式。

因此,我国现有高校书院面临更多的是作为嵌入组织运行机制不畅的问题,并容易使学院和书院陷入教育资源争夺的困局。

第三,中华优秀传统精髓传承不足。比如,传统书院在千年历史中,最耀眼的特质即是师生共进于道、朝夕相处。但在当下,不断突破的生师比以及导师科研考核的压力,使导师制的运行成本与日俱增。

在此背景下,很多高校书院是以学生宿舍为载体、隶属于学工部门的机构建制。这种模式的改革成本虽然较小,但单凭学工部门的影响力,以辅导员个体为主要教职,很难持续开展有力度、有深度的育人活动,书院制改革容易流于形式。

第四,“通专分化”导致育人效果不佳。很多高校建立书院旨在实施通识教育,以消除传统专业教育人才培养过度化、狭隘化的弊端。然而,我们推崇的通识教育并非是针对专业教育的补充或扬弃,而是一种致力于寻求各科人才终身受用的通用法则、以培养全面的人为目标的教育理念。

实践中,一些高校书院通识教育课程与专业教育课程的割裂现象严重,课程体系存在不同程度的杂、乱、浅等问题,鲜有多学科整合课程与经典原著阅读,无论是师资队伍和教学方法,还是教学管理与课程质量监控,均受到了“区别对待”,致使通识课程沦为学生趋易避难的“水课”,甚至成为学生面对现实就业、升学压力时的额外负担。

措施:加强顶层设计、协调“双院”模式

虽然存在上述问题,但必须承认,经过20年的探索,国内不少高校的书院制改革仍然形成了自身特色,并获得了师生和社会的肯定。当然,在此过程中,也有些高校的书院制改革因种种困难而搁浅,书院名存实亡。相关改革经验与教训亟须深入探究。

对此,国家应在鼓励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组织管理、强化执行力度,加强相关政策引导并实施监管,改变新建高校书院杂乱无章的状况。

具体而言,我国高校类别多样、层次各异,需要契合各校的培养目标和办学条件,选择适宜的培养模式,而书院模式的多样化也为高校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可能性。高校只有根据自身的办学传统、特点与条件深化书院制改革,才能探索出可以彰显学校特色的人才培养之路。在这方面,有关部门应结合高校的办学实际,加强书院育人模式的顶层设计。

同时,作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之一,传统书院文化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和旺盛的明升m88力。高校要充分吸纳古代书院进德修身为重、师生平等对话等优秀传统,重视挖掘书院各项活动的德育价值,以通识教育为中心设计通专结合的书院课程体系,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导师投入书院育人工作,引导师生培育书院品牌和特色。

除此之外,高校还应完善相关制度建设,促进“双院”模式协调共治。高校要在与自身发展战略相适应、相融合的前提下,保障高校书院的地位、权限,以及充足的内外部资源,有效调和书院内外部多方利益主体的矛盾,尤其要注重“学院+书院”矩阵式运行的制度设计,加强各方目标导向的共识性,形成协同育人的强大合力。

(作者分别为燕山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本文为福建省社会app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三全育人’视域下现代大学书院制育人模式研究”〈FJ2020MJDZ039〉阶段性成果)

《明升中国app报》 (2024-01-23 第3版 大学观察)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手机版 相关论文

图片手机版
>>更多
 
一周手机版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