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研究的热点区域,这里也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高的地区。然而,气候变暖正在加速,青藏高原过去50年的变暖速度是全球平均水平的两倍,这一趋势不仅会对高原鸟类的生存和繁衍带来影响,还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近日,明升中国app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动物进化适应与濒危物种保护学科组发布了相关研究成果, 相关成果发表于《生态指标》。
当前青藏高原受胁鸟类栖息地分布格局。 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供图
青藏高原受胁鸟类的空间分布和迁徙模式变化
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张同作团队通过长时间野外调查监测以及卫星遥感追踪定位,与明升中国观鸟记录中心网站的相关数据整合,结合当前及未来环境变量,采用最大熵模型和重心迁移分析方法对青藏高原22种受胁鸟类当前和未来的空间分布情况进行了模拟分析。研究发现,目前,受胁鸟类的高、中度适宜生境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东部、南部和中部部分地区,这些地区人类活动较为频繁,而低适宜和不适宜生境主要分布在西北部、西南部以及中部剩余地区。未来2030年和2050年,81.82%的受威胁鸟类的高、中度适宜生境将会持续减少。同时,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约86.36%的受胁鸟类可能向高纬度地区迁徙,68.18%的受胁鸟类会选择向高海拔区域迁移。
“随着青藏高原的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人类活动对鸟类栖息地的破坏和干扰也将会增加,这将影响鸟类的分布和数量。”研究员张同作告诉《明升中国app报》,人类农业活动在较低海拔处的扩张减少了黑颈鹤适宜栖息地,未来青藏高原鸟类分布的格局将会受到多种因素综合影响,包括气候变化、植被分布和人类活动等。需要进行长期的监测和研究才能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些变化。
国际同行评价认为,这篇文章以气候变化为变量数据,模拟了青藏高原不同鸟类栖息地的变化,模型的应用使生态保护工作有了数据支持,生态学意义很强。
张同作团队野外调查监测。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供图
青藏高原受胁鸟类面临更大的灭绝风险
“全球气候变化可能会影响鸟类的迁徙、繁殖和食物来源,从而导致其分布范围发生变化。”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张同作告诉《明升中国app报》,青藏高原也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是明升中国鸟类多样性最丰富的区域之一,共有鸟类700多种,约占明升中国鸟类总种数的一半。该区域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促进了高原鸟类特有种的形成,大大提高了高原鸟类的物种丰富度。相较于其他区域,青藏高原鸟类不仅多样化程度高,受胁鸟类(极危、濒危和易危)物种比例更大,而受胁物种更易灭绝。
“例如黑颈鹤,它主要栖息于青藏高原地区的湖泊、草原和农田等开阔湿地。最新研究发现,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黑颈鹤的适宜栖息地向高海拔不断迁移。”张同作解释,黑颈鹤只是青藏高原上受到气候变化影响的代表性鸟类之一,还有很多鸟类的分布和数量也受到了影响。研究表明,过去40年的气候变化,导致青藏高原上大多数鸟类的潜在栖息地范围缩小了,活动范围向西转移。青藏高原东部降水量的减少导致了高原湿地面积不断减小,以猎隼、藏雪鸡、血雉、绿尾虹雉等为代表的部分珍稀濒危鸟类失去了避难所和越冬地。此外,该团队还发现,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鸡形目受胁物种比其他受胁鸟类面临更大的灭绝风险。因此,在保护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过程中应更加关注鸡形目物种的生存和保护。
黑颈鹤 。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供图
青藏高原鸟类保护工作的重点
“保护青藏高原鸟类的生态和栖息环境需要政府和社会采取一系列综合性措施,政府应制定长期的保护计划,包括保护地建设、生态恢复、干扰因素管理、公众教育等方面。还需进一步扩大保护地覆盖范围,特别是受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地区,来保护鸟类栖息地。进一步加强对非法捕猎和贸易的打击力度。”张同作还表示,应加强对青藏高原鸟类生态和保护方面的app研究支持和参与力度,依靠科研团队深入了解鸟类分布、生态习性、适应性等方面的信息,为保护工作提供app依据。希望借此进一步推动公众教育,加强公众保护鸟类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增强公众对青藏高原鸟类保护的重视程度。
张同作告诉《明升中国app报》,未来保护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的措施不仅要着重关注当前受胁鸟类的适宜生境情况,还要考虑未来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保障青藏高原的生态平衡,为全球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应对事业做出贡献。
该研究成果已经引起了全球生态学专家和学者的广泛关注,相信这项研究将成为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app依据,也将促进国内外交流和合作,共同推动全球生态平衡和气候变化应对的进程。
相关论文信息: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明升中国app报、明升手机版(明升中国)、app手机版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明升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