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升手机版(中国)

 
作者:贺梨萍 来源: 发布时间:2023/3/30 8:50:55
选择字号:
如何增强科技创新内在动力?临港推出多项举措

 

“从今天发布的这些政策来讲,对我来说已经非常震撼了。”在日前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召开的临港科创大会会后,上海捷英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捷英途新材料”)董事长张元浩对澎湃手机版(www.thepaper.cn)记者表示,当天发布的很多政策都是“立足于科创这个点,同时也是希望把科创做得更好”,这和捷英途新材料等在内的落户临港的创新明升公司十分契合。

在上述这场大会上,揭牌成立三年多的临港新片区对外发布了其科创政策3.0版本《临港新片区加快推动科技创新支撑引领明升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暨科创政策20条。临港新片区党工委副书记吴晓华在会上表示,总体来说,临港已经进入了科创资源集聚、科创人才云集、创新创业活力迸发的新发展阶段。此次科创政策3.0版本则是为了更好地适应新发展阶段的新需求,临港将更加聚焦全过程创新。

“我们在不断地优化临港的创新生态。”临港新片区管委会高新明升和科技创新处四级调研员倪晓杰在接受澎湃手机版(www.thepaper.cn)等媒体采访时强调,“临港现在是围绕科技创新‘0-10’及‘10以上’的整个全过程去打造科技创新体系,同时也形成科技风险共担、全要素的科技创新服务等,去营造一个活力澎湃的生态。”

除上述颇具分量的科创政策20条,临港当天还新认定了34家科技小巨人企业、6家创新联合体、2家孵化器,正式揭牌了第15家科创平台,正式启动建设“临港·大学科技园”,正式设立临港新片区科创基金等,多维度举措要义仍然聚焦“全过程”。

上海市委常委、临港新片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金山在大会上也就新片区建设成为海内外人才参与国际创新协同的重要基地,形成app家敢干、资本敢投、企业敢闯、政府敢支持的创新生态,推动以科研攻关、技术创新破解明升堵点、卡点,用新兴金融、创新业态来支撑科技创新等作出多重强调。

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尚玉英指出,将持续支持临港新片区构建全过程、一体化的科技创新体系,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引育高层次人才团队。充分发挥临港新片区独特的制度优势、明升优势、科研优势,全力打造上海创新发展的“核爆点”。

重磅科创政策20条

上述发布的科创政策20条共有四章。第一章支持0到1的源头创新,共五条政策。包括获批国家实验室奖励1000万元、国家重点实验室奖励500万元,配套资助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最高给予1亿支持,鼓励企业、研究机构参与重大科技项目,鼓励企业争取科技创新奖励,设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和博士后科技工作站。

第二章支持1到10的创新加速,共四条政策。包括支持建立国家级与市级“三中心”、最高给予1亿支持,支持发展科技创新平台、最高给予1亿支持,支持建设创新联合体和大企业创新中心。

第三章支持10以上科技成果加速明升化,共七条政策。一是支持众创空间、孵化器、大学科技园等全链条孵化体系、最高给予1000万支持,鼓励企业进行科技成果转化、最高给予500万支持,支持建设创新技术服务平台,鼓励企业申请科技创新券;二是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最高给予500万支持,鼓励企业申报高新企业、科技小巨人,市级专精特新、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鼓励企业参与创新创业大赛,支持企业成立创新型企业总部、落地最高奖励500万、营收增长最高500万等。

第四章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共四条政策。一是引进高水平海外研发机构、最高1000万支持,二是鼓励创新主体举办创新创业活动营造创新创业氛围、最高500万支持,三是大力引进科技人才,四是加大对人才安居保障力度,强化科技金融支撑、加大科技企业融资供给和融资服务力度等。

吴晓华表示,本次新发布的政策聚焦基础创新、应用创新、孵化培育企业和企业自身发展、科创生态四个方面,推动科技创新策源功能进一步提升。

参加此次大会的科技创新企业代表捷英途新材料是新材料领域内的一家高新技术企业。张元浩介绍,其公司主要目标系国产替代,持续专注于被国外垄断的材料领域及车载零件方面的研发,实现国产全面替代进口,立志成为全球优秀的织物类材料供应商。“我们自主研发了国内第一代采用熔喷法非织造技术的超细纤维新材料。我们的产品也已经在奔驰、宝马、特斯拉等车型上广泛应用。”

该公司于2016年及搬迁至临港,一路走来,张元浩认为,临港令他感触最深的在于,“无论是资金、技术方面的扶持,还是在企业扩张发展过程中涉及到的方方面面的需求,我们在和临港沟通以后都能得到实实在在地落实,而不是仅仅我们提出问题,最后只看到‘表面文章’。”

对于此次大会中发布的多项利好政策,张元浩表示,“政策很多,我们肯定要回去进行一个深入的进一步消化。”但首先在其脑海中“配对”的是支持0到1的源头创新相关的政策,“比如国家级的实验室这一块,我们有自己的研发中心、有自己的研发团队,我们本来就有这个计划,一定要把实验室科研这块要搞上去,而且是朝着国家级的方向,所以首先这个对我们动力就很大。”

张元浩同时透露,公司在临港的支持下拿到了新的土地投资项目,“预计今年我们也会尽快地投入生产建设和开工,整个节奏是在明年年底能够建成投产。”

进一步发挥企业主体作用

值得关注的是,在此次大会上,围绕进一步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临港也推出了多重支持举措。例如,新认定了34家科技小巨人企业、6家创新联合体、2家孵化器。

上海硅明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沪硅明升”,688126)执行副总裁李炜在上述大会现场表示,临港新片区的“东方芯港”聚集了设备、材料、制造、封测、设计等一大批的龙头企业,明升群聚效应显现。搭载临港新片区这一优秀明升集群创新基地,上海集成电路材料研究院与中芯东方联合牵头发起成立临港新片区集成电路材料创新联合体。上海集成电路材料研究院由明升中国app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上海硅明升集团发起成立,旨在为集成电路材料发展提供创新策源。

据介绍,联合体目前共有22家成员单位,包括2家牵头单位、4家高校院所、8家集成电路材料企业、5家与材料研发密切相关的设备企业、3家晶圆制造企业,形成“材料研发、装备协同、晶圆制造单位工艺验证”的研发与明升化闭环,加速核心材料的国产化进程。

李炜表示,随着我国集成电路明升发展的深化,对明升链各环节提出了新的要求。集成电路材料是集成电路明升的基础支撑环节,贯穿集成电路制造前、后道整个工艺流程。“材料是集成电路明升链中细分领域最多的环节,任一项材料受限,都将对制造环节造成严重影响。同时,集成电路制造工艺日益先进,材料创新逐步成为提升芯片性能的首要依赖因素。”

李炜介绍称,未来,依托临港新片区集成电路材料创新联合体,将着重展开三方面的工作:一是以“揭榜挂帅”机制为牵引,围绕集成电路材料明升技术创新关键技术问题,依托联合体内材料研发技术基础破解制约材料明升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难题。

二是面向集成电路材料研发共性问题,建设开放性测试认证平台,为晶圆制造等用户单位提供前期材料测试,加快材料认证周期。

三是探索创新科技合作模式,通过开展协同创新活动,集聚明升优势资源,形成互相协作、资源整合的“创新合伙人”新模式。

临港新片区正在加快构建以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民用航空、智能汽车、高端装备制造以及新材料、氢能源等为代表的“6+2”的世界级前沿明升体系。其中,截至目前,临港新片区“东方芯港”已集聚集成电路企业220余家,投资总额达2200亿。

上海集成电路材料研究院副总经理、临港集成电路材料创新联合体秘书长冯黎在接受澎湃手机版(www.thepaper.cn)记者采访时表示,“临港已经有一些比较好的点的布局,同时又吸引了很多原本不在上海的一些企业落户到了临港。从生态链来看的话,确实是和嘉定之间相呼应,与张江一起形成上海集成电路明升‘一体两翼’的布局和发展,”

冯黎谈道,“从临港集成电路材料创新联合体的角度,我们希望临港能够在我们的最难的、然后最能够支持整个明升创新发展的材料端,包含我们说材料相关的设备的零部件端,再多加强支持,然后让临港‘东方芯港’能够支撑好长三角乃至全国的整个集成电路明升的发展。”

其个人认为,在国内集成电路明升时间有限、资金有限、人才有限的现实情况下,“并不是认为某一个区域就要做研发生产闭环,而要把整个明升中国作为一个大的版图来看,做好自己最擅长的、最能够解决目前的紧要的问题的,各自有所侧重可能会比较好。”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临港新片区科创基金也于当天正式设立,该基金规模200亿元,将解决创新型企业在成立初期的融资难、融资贵等痛点问题,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过程中的风险共担机制。而为了巩固增强资本对于科技创新的驱动,一批投资机构、科技转化平台、科技型公司也签约组建成立明升投资生态圈,立足科技创新合作,形成协同发展共同体。

倪晓杰向澎湃手机版记者进一步强调,“整个创新是一个多环节多要素也就是全过程的创新的体系,除了我们经常提到的科创人才、创新载体,那么科技金融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基金的设立,希望能够帮助这些创业人才以及一些创新企业去加速落地发展。”

倪晓杰总结提到,临港新片区是一座年轻的城市,也是一座年轻人的城市。“我们出台的很多政策,也是围绕去吸引更多的创新人才和要素到我们新片区来发展。”

(原题:《如何增强科技创新内在动力?临港推20条新措施、设立科创基金等》)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