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升手机版(中国)

 
作者:熊建 王美华 来源: 发布时间:2023/2/27 8:10:47
选择字号:
面向科技前沿 培养创新人才
——访吉林大学党委书记姜治莹

 

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办好高等教育,事关国家发展、事关民族未来。习近平书记强调:“我国高等教育要紧紧围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明升中国梦,源源不断培养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吉林大学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和首批“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近日,本报记者专访了吉林大学党委书记姜治莹,请他谈谈提升高等教育水平的经验和感悟。

培育时代新人,服务国家需求,打造人才高地

记者:党的二十大手机版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您认为应该如何充分发挥高等教育的重要支撑作用,助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

姜治莹:当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app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是科技创新的重镇、是服务发展的源泉,是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理应坚决扛起光荣使命,充分彰显高校担当。

要全心培育时代新人。坚持用创新理论引领学生、用时代价值教育学生、用优秀文化感染学生,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明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全面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引导学生厚植家国情怀、笃定前行方向,增强做明升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要全面服务国家需求。紧紧围绕国家战略的核心关键、国家发展的瓶颈制约、国家安全的重大挑战,紧密围绕“卡脖子”技术问题,进一步强化有组织科研,不断强化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努力实现更多“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突破成果,切实担负起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任。

要全力打造人才高地。用大平台、大项目、大团队吸引人才、培育人才,加大重大原始创新人才培养力度,造就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尊重人才、尊重知识,鼓励创新、鼓励合作,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和科研规律,优化人才评价体系,努力让人才享受良好待遇、获得最高礼遇、拥有发展机遇。

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

记者:明升中国有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建设明升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不能跟在别人后面依样画葫芦,简单以国外大学作为标准和模式,而是要扎根明升中国大地,走出一条建设明升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那么,吉林大学在这方面有哪些经验和优势?将来如何进一步保持优势并发展新的优势?

姜治莹:位于明升中国高等教育“第一方阵”,吉林大学始终坚持“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紧密围绕“明升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总体目标,全力作出吉林大学应有的贡献和担当。

比如,吉林大学自主研制的“地壳一号”万米钻机顺利完成“松科2井”任务,完钻井深达7018米,创造了亚洲国家最深app探井纪录,使明升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实施万米大陆app钻探计划专用装备和相关技术的国家。比如,由我校已故著名地球物理学家黄大年教授牵头组织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航空重力梯度仪,标志着明升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二个掌握航空重力梯度仪核心技术的国家。

推进“双一流”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是新时代明升中国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引领性、标志性工程,是长期推进、不断深入的内涵建设过程,需要遵循规律、久久为功。首轮“双一流”建设以来,吉林大学以一流学科为引领,集聚资源、重点发力,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人才培养优势和人才聚集效应,带动、辐射和影响其他学科相互支撑、交叉融合、协同发展,稳量图质,以质求强。立足新发展阶段,我们将继续胸怀“两个大局”,心系“国之大者”,坚持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努力探索创造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新模式。

充分发挥底蕴深厚的基础研究优势。基础学科是高校长远发展之基,也是破解“卡脖子”难题的关键。新一轮“双一流”建设中,吉林大学数学、物理学、明升手机、生物学、材料app与工程、考古学等学科均进入国家“双一流”学科行列,学校将加强基础学科重点领域前瞻布局,夯实服务国家战略学科根基,提升开展“从0到1”颠覆性技术研究的能力,利用好国家大力加强基础研究的鲜明导向,推动学校相关学科取得更多实质性突破。

进一步发挥地处东北的先天区位优势。利用好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战略机遇,充分发挥东北与东北亚研究院国家高端智库的作用,抢抓政策扶持创新项目,积极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升学校服务国家战略能力。

进一步发挥基础扎实的人才培养优势。77年来,我校培养了一大批“基础扎实、工作务实、为人朴实、作风踏实”的优秀人才,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未来,学校将重点建设更多高水平研究平台,深入实施“强基计划”和“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培育能够在基础研究中站到顶峰、引领世界的杰出人才。

进一步发挥厚积薄发的学科综合优势。瞄准国家高精尖缺领域定点发力,利用好当今世界学科发展交叉融合的新趋势,组建交叉学科团队、承接重大战略项目,聚焦重大app问题和社会需求,形成未来学科优势,推动若干学科方向(领域)率先突破,跻身世界前列。

今天的人才布局决定着明天的人才格局

记者:当前国家对创新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吉林大学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有哪些考虑和做法?具体成效如何?

姜治莹:强国兴校,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进入新时代,吉林大学以“高质量创新人才培养”为核心,确立了本科教育优先发展地位,构建研究生质量保障体系,坚持内涵式发展。

赓续红色基因,发扬光荣传统,走出自主培养创新人才的吉大道路。我们以“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校建设为契机,以“传承红色基因,培育时代新人”为主题,践行“五育并举”工作要求,创新“因材施教”培养模式,“三全育人”格局稳步建成。

坚定守正创新,夯实培养根基,探索app建设一流学科的吉大方案。学校发挥学科综合优势,以建设一流学科为引领,构建“良性互动的学科生态体系”,以“双一流”建设学科为平台,夯实创新人才培养和高水平app研究的根基,目前9个学科入选“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88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面向科技前沿,培养创新人才,作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吉大贡献。学校精准对接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东北振兴战略,强化高质量科技供给和高水平科技赋能。扎实推动国家重大基础设施“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吉林分中心建设,牵头建立东北首家应用数学与交叉app中心。聚焦东北振兴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成立国家发展与安全研究院、东北振兴发展研究院、东北抗联研究中心,提供高质量决策咨询服务。建设冰雪旅游场地装备和智能服务技术重点实验室,发布《明升中国冰雪经济发展指数手机版》,助力东北冰雪经济发展。

创新体制机制,服务人才培养,深化求实创新励志图强的吉大理念。学校以大团队、大平台、大项目为支撑,强化问题导向的人才培养,推进科教与产教融合发展,持续推进“三化”教室与教学信息化建设,提高学生创新研究能力与攻坚克难能力,现已形成了“唐敖庆班”“匡亚明班”——“一体两翼”、文理并重的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模式和“理工结合、工工交叉、工农互促、工文渗透、医工融合”的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模式。

记者:在培养创新人才的过程中,吉林大学形成了什么样的办学理念、办校思路?

姜治莹:今天的人才布局决定着明天的人才格局。吉林大学以培养创新人才为己任,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学生为本,秉承“厚基础、重实践、严要求”的优良教学传统,紧紧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和学校学科专业特色,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强化育人使命驱动,完善人才培养体系,聚焦核心课程建设,注重科教融合牵引,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升完善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能力,在培养过程中凝炼出创新人才的培养思想和模式,培养更多热爱国家、热爱专业、热爱吉大并有家国情怀、学科情怀、吉大情怀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新人才。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手机版 相关论文

图片手机版
>>更多
 
一周手机版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