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满分交卷!南京大学助力“羲和号”完成全部在轨试验项目 |
|
近日,国家航天局重大专项工程中心在北京组织召开了“羲和号”卫星在轨试验总结评审会。中心赵坚主任、孟令杰党委书记,南京大学方成院士,航天科技集团姜乙先工程总师,航天科技集团八院刘付成院长助理,卫星各系统单位代表参加了会议。
会议听取了航天八院尤伟主任设计师作“羲和号”卫星在轨试验总结手机版以及南京大学李川教授作“羲和号”app数据及研究成果手机版。经研讨,与会专家认为,“羲和号”卫星完成了全部在轨试验项目,实现了双超平台试验和app载荷试验的工程目标,获取的数据有力支撑了太阳大气动力学研究,卫星工程各项技术指标均满足工程研制建设总要求。
“羲和号”卫星全称为“太阳Hα光谱探测与双超平台app技术试验卫星”,简称太阳双超卫星,于2021年10月14日发射升空,运行于平均高度为517公里的太阳同步轨道,主要app载荷为太阳Hα成像光谱仪。
南京大学是“羲和号”app与应用系统的建设单位,在天文与空间app学院方成院士的带领下,一批年轻的教师和学生,全面参与了卫星工程自论证、立项,到研制、发射和试验的整个过程。这项重大工程的成功来之不易,通过任务实施,南京大学也磨炼出了一支兼具app探索和工程实践能力的优秀队伍,为打造空间探测领域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贡献了力量。
运行一年来,“羲和号”已经渐入佳境。今年8月30日,国家航天局发布“羲和号”探日近一年成绩单。它不仅传回海量观测数据,记录了近百个太阳爆发活动,更接连创下5个国际首次,验证了“磁悬浮”双超技术、空间测速全新解决方案等的创新优势。
在2022年8月“羲和号”卫星首批成果发布后,卫星按计划完成了舱间电缆脱落,达到了两舱“物理隔离”的试验状态,陆续开展了60余次双超技术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舱间无线能源、激光通信、无线通信等工作稳定,平台及载荷工作正常,载荷舱姿态指向精度、载荷舱姿态稳定度相比有缆连接状态下分别提升了2-3倍,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目前,“羲和号”卫星app载荷每天产生约1.1TB原始数据,经过标定后,产生可供直接研究的约760GB的1级app数据。这些app数据已通过国家航天局指定网站(南京大学太阳app数据中心http://ssdc.nju.edu.cn),按照数据管理政策对外发布,被美国、法国、德国、日本、比利时、捷克、俄罗斯等国家app家下载使用。同时,“羲和号”已加入国际太阳探测卫星联合探测体系,并与美国Solar Orbiter、IRIS等完成了多次联合太阳观测,产出了丰富的app成果,显著提升了我国在空间app领域的国际影响力。
2022年10月2日,“羲和号”对太阳活动区的多层次观测
2023年2月6日,“羲和号”观测的超级暗条
“羲和号”国际首次同时获得高精度光球和色球多普勒速度场
“羲和号”卫星开启了我国空间探日新时代,与去年10月发射的“夸父一号”卫星,形成我国双星探日新格局。后续将进一步深化开展卫星在轨拓展试验,促进app数据开放共享,加大国内外太阳app研究领域交流合作力度,多出原创性重大成果,为人类太空探索贡献新的明升中国力量。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