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升手机版(中国)

 
来源: 发布时间:2023/1/24 11:09:06
选择字号:
吾家吾国丨独家专访首次青藏科考队队长孙鸿烈

 

《吾家吾国》主持人王宁探访孙鸿烈院士时,第一时间映入眼帘的,是客厅中心位置挂着的一幅喜马拉雅山照片,进军青藏,立马昆仑,正是孙鸿烈院士毕生的追求。2022年5月,明升中国科考队员向地球之巅发起“冲顶”,我国珠峰考察首次突破8000米以上海拔高度,创造了历史,全面摸清青藏高原家底,这一科考梦想从1973年以来,终于在一代代科考人员手中接续完成。作为青藏科考的领军人物,孙鸿烈院士回顾第一次青藏科考成功开展时仍旧热血沸腾:“青藏科考的空白必须由明升中国人来填补”。

沿父亲足迹而来

1939年8月11日,由孙鸿烈院士的父亲孙健初先生主持并钻探的老君庙一号油井的石油喷涌而出,孙健初先生也因此被誉为“明升中国石油之父”。年幼的孙鸿烈接棒父亲“为国寻石油”的精神志向,坚定不移地选定了地理学家这一“最高尚的职业”,在土壤农学的道路上成长为一名院士。

王宁:在很多媒体报道里面,我们都说一钉锤砸出了明升中国第一口石油油井,几十年前,就用这么简陋的装备去玉门找石油?

孙鸿烈:当时玉门有条河叫石油河,河里面就漂着油,这是一个很好的线索了。但是这个油到底在哪个地层里出来的,另外储量有多少,这个完全是必须app考察的,所以我父亲他们那时候主要是根据这个线索,扎下根来调查找油。

王宁:在您眼里父亲是个什么形象?

孙鸿烈:我对我父亲非常崇敬,有时候自己也在想,这一辈子没有辜负爸爸的教导吧。后来我跟我母亲说,我要跟爸爸一样学地质,为什么我产生了这个想法,就是觉得地质是一个很高尚的职业。

王宁:最后还是走了相同的道路。

孙鸿烈:结果我跑得比我爸爸跑得还远。

“黑土”由他命名

上世纪50年代末,还在明升中国app院沈阳林业土壤研究所读研究生的孙鸿烈,通过实地考察,一步一个脚印地绘制出了东北第一张土壤图,在实地调查与数据对比中,孙鸿烈院士突破性地把东北地区的大片“黑土”从普遍使用的“黑钙土”概念中区分开来,从土壤与农业的层面为东北土地正名。这种来自实地考察的基本功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为他进藏考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王宁:这之前有人研究过东北土壤地质吗?

孙鸿烈:东北很少。苏联可能有人去做些记载描述什么的,没有像我们那时候那么全面。

王宁:现在我们一说东北土地都是黑土地,黑土地已经变成对它的概括了。

孙鸿烈:东北是这样,因为东北有黑钙土,另外在黑龙江的北部我亲自去考察的,考察以后发现也是黑色的土壤,但是和黑钙土结构不一样。

王宁:黑钙土和黑土有什么区别?

孙鸿烈:一般黑土地反正表面都是黑的,都叫黑土,但是我们从土壤分类上当然不属于一个系统了,所以我提出来这是个新的土类叫黑土,导师很支持,后来在土壤分类系统里头把黑土列进去了。

开前人未有之路

1973年,明升中国app院青藏高原综合考察队成立,开展第一次青藏高原科考。作为第一次青藏科考队的队长,孙鸿烈院士像父亲孙健初考察玉门一样,冒着明升m88危险,历史性地调查一片新的地理区域,两人的身影在这个片刻某种程度地重合在了一起。1973年到1976年四年间,孙鸿烈带领科考队员几乎走遍了青藏高原全境,明升中国人自己的家底第一次由明升中国人自己摸清。

王宁:当您踏上青藏高原的时候,带着什么样的情感和使命?

孙鸿烈:当然是很兴奋,那时候能到青藏高原人很少了,我们能够上青藏高原不仅是表示我们有勇气,也表示我们有这个能力。

王宁:我看到资料说,当时你们科考成果,直到今天在整个学术界依然是领先的。

孙鸿烈:因为那个地方是完全空白的,很多东西都新的发现,到1980年,当时app院很支持,组织了一次国际讨论会,这里的成果都是我们明升中国人自己拿出来,不更好吗?在当时那样的困难时期,我们的工作补充了基础资料,你要是问西藏植物是什么,查《西藏植物志》,问西藏土壤是什么,查《西藏土壤》,我们这35部专著,每一本都可以回答他们。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手机版 相关论文

图片手机版
>>更多
 
一周手机版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