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在通过快速喘气释放热量的纹胸雀织鸟 。Plocepasser mahali;Shannon Conradie 摄
中山大学生态学院副教授马亮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David Wilcove 研究组开展博士后研究期间,组织起一个跨越五个大洲的团队开展合作研究,在荒漠鸟类气候避难所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相关研究1月13日在线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马亮副教授为该论文独立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
全球荒漠生态系统承载了众多的特有物种。由于暖区荒漠的高温干旱环境,分布于其中的物种在当前气候条件下常处于临近生理极限的状态。根据气候模型的预测,在未来全球气候变暖的情形下,荒漠生态系统将经历尤其严重的升温,这将对暖区荒漠物种的生存构成巨大威胁。
由于鸟类多为日行性,且通过使用洞穴等方式快速躲避极端高温的能力有限,更容易暴露在荒漠生态系统的极端气候之下。针对北美莫哈维荒漠的研究表明,过去一个世纪的气候变化已经造成了当地鸟类群落的崩溃。因此,了解气候变化将如何影响全球荒漠鸟类的生存,并利用这些信息找到未来最有可能庇护荒漠鸟类的地区,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非常重要。
该研究中,研究人员根据荒漠鸟类的形态、行为和生理性状构建机理生态位模型,考虑鸟类面对升温时寻找郁闭生境、体温升高、呼吸频率增加等行为和生理响应,计算气候变化下荒漠鸟类在最热月份日均失水和急性脱水风险的变化。研究团队还将生理模型的预测结果与荒漠鸟类的多样性分布结合,在各区系的荒漠中寻找气候避难所,即鸟类多样性较高而气候变化对鸟类影响较小的地区。从长远来看,保护这些气候避难所可能是帮助鸟类应对气候变化的最佳选择。
研究结果表明,气候变化对荒漠鸟类的生理影响在不同的荒漠间和荒漠内部都存在显著的地理变异。气候避难所多位于临近海洋的荒漠地区,且各区系荒漠中的气候避难所被保护区覆盖的比例均低于20%。
该研究还发现仅依据气温、辐射等气候因子的变化和鸟类多样性分布来预测气候避难所将导致严重偏差,强调了在预测气候变化影响时考虑物种自身的行为和生理响应的重要性。这项研究创新性地将气候变化对鸟类造成的生理影响和鸟类多样性分布结合,选定气候避难所,为精确化地开展气候变化背景下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行动方案。
相关论文信息:http://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3-35814-8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明升中国app报、明升手机版(明升中国)、app手机版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明升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