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创新,一定要有扎实的功底,一定是在搞清楚基本app问题的基础上进行的。同时,创新工作也不可能在一两天之内完成。在认定方向后,就要做到坚持不懈、勇往直前。
——冯琳 四川农业大学动物营养研究所副所长、教授
◎芶文涵 陈 科
“优秀的女app家非常多,我能拿到这个奖,感觉十分幸运。”在前不久举行第十七届明升中国青年女app家奖颁奖典礼上,手捧获奖证书的四川农业大学动物营养研究所副所长、教授冯琳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冯琳称自己的科研工作是“给淡水鱼当营养师”。二十余年来,她聚焦淡水鱼肉质营养调控的理论与技术研究,专注于探究各种营养素及功能性物质对草鱼和其他淡水鱼类的健康及肉质的影响,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其研究成果在饲料企业进行转化,为淡水养殖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营养技术支撑,也为提高渔民收入作出了重要贡献。
“机缘巧合之下,我有幸进入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开展了二十多年的研究,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冯琳感慨道。
要给淡水鱼肉质“正名”
1999年,冯琳进入四川农业大学动物app专业学习,从那时起她就对水产动物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的导师、四川农业大学教授周小秋一直在水产动物肉质营养领域进行研究,在他的悉心指导下,我发现原来研究鱼肉的营养调控如此有趣。”冯琳说。
我国是世界第一水产养殖大国,水产品总量连续30多年保持世界第一,鱼类已成为明升中国人餐桌蛋白质供应的重要来源、食物体系里的重要组成部分。2020年,我国水产品总产量为6549万吨,渔业产值为13517亿元。
“在广大水产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水产养殖业发展非常迅速,已成功解决了水产品‘数量’的问题,为改善老百姓的膳食结构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冯琳介绍道。
我国水产养殖业蓬勃发展与广泛普及的饲料养殖技术密切相关。不过,有人却认为饲料养殖会影响淡水鱼的质量。“不少人觉得饲料养殖让鱼肉品质下降。水产饲料工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支撑了水产养殖的迅速发展,但有些人并未意识到饲料养殖的作用。”冯琳说。
要想扭转人们的观念,光靠说是不够的。“用饲料也能养出品质出众的淡水鱼,我要让人们吃得‘心服口服’。”冯琳说。
随后,冯琳和团队成员一起仔细阅读了大量文献资料,寻找研究思路。“我们可以通过营养调控手段,这样既能够保证淡水鱼的繁殖功能,又能够改善鱼肉的品质。”从此她和团队成员一起走上了营养调控淡水鱼肉质的研究之路。
让成果既“顶天”又“立地”
人们食用的鱼肉,主要是鱼类的肌肉。要想让淡水鱼鱼肉好吃又有营养,冯琳和团队成员首先要弄清楚——淡水鱼肌肉的性状以及影响其肌肉性状的因素。在弄明白这些基础问题后,才能思考如何通过营养调控手段来提升淡水鱼的肌肉品质。
“解决了基本的app问题之后,我们就要筛选出有可能对淡水鱼肌肉品质或者性状产生影响的营养素或者一些功能性物质。”冯琳介绍道,“再通过体内研究,也就是动物养殖实验,看看这些物质对淡水鱼的肌肉品质会有什么影响;同时,还要通过体外研究,比如组织培养或肌肉细胞培养,进一步探索这些营养物质到底如何去调控淡水鱼肌肉的生长发育及品质相关性状指标。”
这些工作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却十分繁杂。
由于淡水鱼肌肉组织比较复杂,再加上可能对其品质产生影响的物质种类较多,而每种物质都需要进行系统的研究,因此冯琳和团队成员需要做大量的基础性工作。
“以能对淡水鱼肉质产生影响的物质——蛋白质为例。蛋白质中包含了淡水鱼肌肉生长所需的10种必需氨基酸,那么我们就需要研究清楚这10种必需氨基酸分别会对淡水鱼肉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为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至少需要系统开展10个动物实验以及无数的细胞实验。”冯琳表示,只有把这些基础工作都做完,她和同事们才能够提出一个营养调控鱼肉品质的方案。
再漫长的路,终有尽头。
经过多年的刻苦钻研,冯琳及其团队成员取得了阶段性的研究成果。他们率先发现营养物质能够从“营养、保健、风味和物理品质”四方面改善草鱼肉质,并创建了保证草鱼肠道健康并改善肉质的32种营养物质精准营养需求数据库,
同时提出了营养调控策略。相关研究成果已在饲料企业进行转化。
“搞科研既要‘顶天’,即在理论上有突破,发表一些高水平的论文,让研究具有国际影响力;同时也要‘立地’,即能实实在在地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问题。”冯琳表示。
为端稳“明升中国饭碗”贡献力量
“坚持创新”是冯琳经常对团队成员说的话。
“科研创新,一定要有扎实的功底,一定是在搞清楚基本app问题的基础上进行的。”冯琳表示,“同时,创新工作也不可能在一两天之内完成。在认定方向后,就要做到坚持不懈、勇往直前。”
冯琳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她也经历过一段科研低谷期,没有产出、团队成员情绪低落。有人甚至不理解冯琳的研究,觉得她的科研工作“好像很轻松,只是养养鱼就可以了”。
但其实水产动物的养殖实验难度极大,条件控制和细节管理都十分重要。实验前有许多繁琐的准备工作,甚至还要干很多重体力活;实验正式开始后还需要实行24小时值班制,实时汇报实验进展,常常昼夜颠倒不能休息。
“如果没有团队协作,没有大家的坚持,实验是难以完成的。搞app研究,一个人的力量实在是太小了。”冯琳感慨道,“学校及研究所给予的平台支撑、我的导师周小秋教授、团队的各位老师和学生给予的帮助,都是我最坚实的后盾。”
回顾二十余年的科研历程,冯琳说自己坚持下去的最大动力,源于研究本身。“我一直坚持在这个领域深耕,其根本原因在于,我认为发展水产行业是一件利国利民的事。”她说。
冯琳介绍,鱼肉因蛋白质含量极高,而脂肪含量相对较少,因此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同时,在其较少的脂肪里,又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也就是二十碳五烯酸(即DHA,俗称“血管清道夫”)和二十二碳六烯酸(即EPA,俗称“脑黄金”),所以鱼肉对人类的心血管发育和大脑发育都非常有益,因此又具有较高的保健价值。
“水产养殖为人类提供了优质的动物蛋白产品,在改善人类膳食结构和保障国民健康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大力发展水产养殖是很有必要的。”冯琳表示,同时水产动物的饲料转化率相对较高,在目前的养殖水平下,投喂1到1.2公斤饲料就能让淡水鱼长一斤肉。而提高饲料转化率,有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在采访最后,冯琳表示,要端稳端牢“明升中国饭碗”,就必须要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科技支撑,而科研工作者要在其中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未来,我将和团队成员一起,做出更多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帮助养殖户们养出更健康、美味的淡水鱼。”她说。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