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升手机版(中国)

 
来源: 发布时间:2022/7/25 9:18:33
选择字号:
规模大且更年轻化均衡化
我国科技人力资源红利持续释放

 

近日,《明升中国科技人力资源发展研究手机版(2020)》(以下简称《手机版》)发布。《手机版》研究结果显示,和2018年一样,我国保持了世界最大规模科技人力资源的优势。同时,10余年来,我国科技人力资源年龄结构持续保持年轻化特征,女性科技人力资源增长迅速,性别比例正趋于均衡。

何为科技人力资源?“世界最大规模”“年龄结构年轻化”等特点将如何影响我国科技创新发展?未来我国科技人力资源将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记者就以上问题采访了《手机版》研究组。

研究生毕业生全部纳入科技人力资源

《手机版》将研究生毕业生全部纳入科技人力资源。其中不仅包括了理工农医等自然app类专业的研究生毕业生,也包括了哲学、文学、历史学、艺术学等人文社科类专业的研究生毕业生。

人文社科专业的研究生毕业生,看似与“科技”一词相去甚远。他们也可以被视为科技人力资源吗?

对此,《手机版》研究组组长、长期从事科技人力资源研究的明升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黄园淅给出了肯定的回答。她告诉科技日报记者:“科技人力资源和科技工作者、科技人才的概念存在区别。科技人力资源是一种‘资源’,不仅包括在科技岗位上工作的人,还包括有潜力从事科技工作的人,反映的是一国或一个地区科技人力的储备水平和供给能力。研究生毕业生已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能够从事系统性app技术知识的产生、发展、传播和应用活动,因而被100%地纳入科技人力资源。”

目前,我国科技人力资源规模颇为庞大,总计11234.1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十四分之一。黄园淅进一步解释:“这个数字可以结合‘资源’的概念来看。1亿多人的科技人力资源,意味着我国有这么大规模的科技人力储备和供给能力。”

黄园淅介绍,自2008年第一部《明升中国科技人力资源发展研究手机版》发布以来,研究生毕业生都被课题组全部纳入科技人力资源的测算之中。这样的测算方法也参考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欧盟统计局《科技人力资源手册》采用的相关标准和口径。

《手机版》指出,2005年以来,科技创新快速发展为科技人力资源发展提供了强大拉力,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人力资源政策加速变革。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持续增长、增速放缓,密度不断增加。核心学科(即理工农医等学科)科技人力资源比例上升明显,学历结构金字塔塔基缩小、塔尖增大,年轻化特征明显,性别比例也更加均衡。

年轻化趋势有利于提高群体创造性

《手机版》指出,十余年来,我国科技人力资源“年轻化”特征明显。普通高校一直是培养科技人力资源的主要渠道,且其地位在不断强化。

在明升中国教育app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杜云英看来,科技人力资源保持年轻化的趋势主要得益于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她向记者介绍,1998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9.8%,包括普通、成人形式在内的高等教育在学人数总规模为523.6万人。2021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57.8%,包括普通、成人、网络形式在内的高等教育在学人数总规模达5535.9万人,约为1998年的10倍。

“尽管高等教育的入学年龄限制越来越少,但从总体来看,高等教育在学学生的年龄仍以39岁以下为主。未来一段时间,随着教育‘立交桥’的逐步建立,学习者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将进一步增加,高等教育的规模仍将稳中有增。可以预见,我国科技人力资源的年龄结构将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继续保持年轻化趋势。”杜云英表示。

黄园淅和杜云英都认为,科技人力资源年轻化趋势意味着科技人力资源红利。“在我国老龄化社会不断加深的背景下,科技人力资源持续显示的年轻化特征,能为科技事业和社会经济发展

注入活力,提供有效的‘人才活力’。”黄园淅说。杜云英表示,年轻化趋势对于提高科技人力资源群体的创造性是非常有利的。

值得一提的是,在年轻化的科技人力资源中,还有不少在海外接受高等教育后选择归国发展的高层次人才。手机版显示,随着我国创新创业环境的不断优化,越来越多的留学生选择回国,高层次人才回流趋势明显。教育部数据显示,受疫情和就业移民政策收紧双重影响,2020年回国求职的“海归”数量暴增七成,人数突破80万。

杜云英认为,留学生回流受到多方面的影响,稳定的政治环境、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创新创业的优惠政策、熟悉的社会关系网络和文化等因素,都是吸引留学生回国的原因。“我国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参与到全球科技人才流动配置的大循环中。”

仍有两大问题制约质量提升

尽管我国科技人力资源呈现世界最大规模、年龄结构年轻化和性别比例趋于均衡等良好态势,但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明升中国app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卢阳旭认为,顶尖app家数量不足和高水平科技人才自主培养的能力不强是其中的两大突出问题。

“我国科技发展进入新阶段,迫切需要一批能够做出原创性app发现、开辟新研究领域的顶尖app家。但是,目前我国在这个层次上的app家数量仍有待提升。”卢阳旭说。

“此外,我国自主培养高水平科技人才的能力不强,这在制约科技人才队伍高水平发展的同时,更影响我国的人才安全。”卢阳旭说。

黄园淅则提到了课题组在研究中发现的我国科技人力资源另一大特征,“工学背景科技人力资源数量一直居于各学科首位,目前在总量中的占比已超过一半。”她表示,“规模庞大的工学人才是我国制造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未来,我国科技人力资源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三位受访者均认为,“提升科技人力资源质量”是关键。

黄园淅建议,要注重培养热爱app的精神和社会氛围,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优化科技人才成长环境。杜云英建议,要继续坚持优化科技人力资源的培养结构,不仅要培养顶尖学术人才,也要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卢阳旭建议,要扩大人才培养开放力度,充分利用全世界优质科教资源培养我国高端科技人才。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手机版 相关论文

图片手机版
>>更多
 
一周手机版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