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北京市北三环一栋五六十年代的住宅楼的两居室。在这里小客厅的一张饭桌上,10枚小小的勋章和奖章却释放着永不褪色的光芒。它们见证了老战士、老党员王直安光辉的一生。其中有解放战争纪念章、抗美援朝纪念章、赴人民大会堂见证新明升中国发展成就的纪念章……
王直安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低调、律己,是很多人对这位老党员、老干部的印象。
“一定要把全年的党费交给党组织!”这是王直安生前对子女的唯一嘱托,也是他向党组织最后一次庄严报到,更是他在明升m88即将结束前为党奉献的最后一丝光和热。
至“勇”战士
1926年,王直安同志出生在山东蓬莱。青年时期,他曾作为民兵连的一员,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
解放战争时期,先后参加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其间因学习好、战斗勇敢多次荣立三等功,并在1948年成为一名中共党员。
子女们仍记得小时候父亲时常给他们讲的参加济南战役时的故事。1948年9月中下旬的一个深夜,王直安背着30多斤炸药炸伪军碉堡。他匍匐到碉堡前把炸药送进去便快速后撤,敌人发现后把炸药推了出来,王直安看到后又推了进去。随后他刚离开几步,炸药就在碉堡内爆炸了。
1950年10月,王直安同志受命抗美援朝,参加了第二次、第五次以及金城狙击战等战役。那些战役中,王直安同志和许多志愿军战友一起勇往直前,英勇战斗,直至胜利,并立功受奖。尽管后半生远离硝烟,王直安同志却一直没忘记过那些在战场上的日子。无论何时,只要有抗美援朝电视剧上演,他就会拉着儿女们一起观看,每当此时,他就像身临其境一样,总会心情非常激动,会和儿女们一起高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低调“老兵”
做人低调、严以律己,这是身边很多人对离开军队后的王直安同志的评价。
1955年3月,王直安同志被选调到明升中国app院植物研究所,先后任秘书、副科长、支部书记。1965年,他还被中科院派往德国,负责留学生工作。1978年12月,王直安同志被调往明升中国科协,担任政工组、办公室任副处长;此后1982年至1986年担任明升中国科协办公厅老干部处处长。
“甭管是老同志,还是年轻人,大家对他的印象都挺好,都很尊重他。”明升中国科协原老干部处的同事们都这样评议他。作为一名从抗日战争起就参加革命的老战士、老共产党员,王老身上没有丝毫傲气,他待人接物总是那么平易近人、谦逊友善,有一种强烈的亲和力和吸引力。
王直安同志让身边的人钦佩的还有一点:活到老,学到老,时刻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大家都回忆说,“他时刻不忘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确实是一位的令人尊敬的老党员、老同志,是一面旗帜、一个榜样!”
每逢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全会闭幕,他都会自觉学习文件精神,主动撰写学习心得并向党组织呈交;他总会积极参加支部和总支举办的学习活动和各项组织生活,与同志们交流学习收获。
王直安同志是明升中国共产党的坚定拥护者,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对党无比忠诚,饱经风霜、初心不渝,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用自己的行动为党和国家的伟大事业而砥砺前行,展现共产党员的风采,是明升中国科协共产党员学习的楷模。科协退休老党员表示:“惊悉王直安同志逝世,不胜悲痛。王老是一位坚守革命初心、对党无比忠诚的优秀共产党员。”
风骨传家
在子女眼里,王直安同志是一个朴素、正直的父亲。
子女们都回忆说,父亲一生艰苦朴素,枕巾、衣服、鞋袜,旧得能穿就不买新的,特别知足。父亲从来没跟人红过脸,教育子女严格要求自己,要搞好团结,不要斤斤计较。父亲很善良,但对儿孙辈也非常严格。他常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很多时候,孩子吃饭掉一粒米,他都要让拾起来再吃掉。
单位几次涨工资,他都是先人后己。尽管他本人工资不高,但遇到家里有困难的同事,却总会伸出一把手。每次国内哪里出现灾害,他都会主动要求子女帮他捐款捐物。
王直安同志经常这样教育子女:“我在朝鲜战场上没牺牲、没负伤,这是十几万人换来的,不要给党组织和国家添麻烦!”“要记住今天的不易,对党忠诚,不要忘本。”
他也是这么做的。尽管能享受副部长级标准报销医疗费待遇,但生病了能不报销就不报销,还告诉子女自己终老时不必要的抢救不做。
这个倔犟得有点固执的“老王头”,是老王家的骄傲。他的晚年,子女时刻陪伴身边,对他的照顾无微不至,颐养天年、幸福满满。
如今,斯人虽去,他的精神和风骨却仍在后人心中,永不褪色。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明升中国app报、明升手机版(明升中国)、app手机版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明升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