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是第27个全国爱眼日。今年爱眼日的主题是:关注普遍眼健康,共筑“睛”彩大健康。
近日,《app转化明升手机版》刊发了一项国内app家有关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MD)的最新研究进展。研究结果显示,我国自主研发的抗重组人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抗补体的融合蛋白药物IBI302能有效地改善nAMD受试者视力,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与耐受性。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累及黄斑区视网膜,导致中央视力损害的慢性进展性疾病,是当前导致老年人致盲的重要疾病,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其中,nAMD是AMD的主要类型之一,在严重中央视力损害的患者中,nAMD约占90%。
数据显示,AMD在我国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已跃居我国第三大致盲原因。但遗憾的是,AMD的病理机制并没有完全阐明。
现有的app研究普遍认为,VEGF 表达增加诱导的血管新生是nAMD 发病的主要原因。此外,补体异常活化介导的炎症反应也被认为是AMD 发病的重要原因。
“当前,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类药物已成为nAMD的一线治疗,但目前频繁的给药方式(每4周或8周一次)增加了患者的用药负担。”上述研究的主要参与者、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国家眼部疾病临床明升手机版中心副主任孙晓东教授表示,在具体的临床治疗中,他们还发现部分患者对抗VEGF治疗反应不佳甚至无反应,表现为视网膜积液未能彻底消退,存在‘抗VEGF治疗’不敏感现象。
此外,抗VEGF 药物治疗的视力获益会随着治疗时间延长逐年丢失。此前的研究显示,在约2/3 的随访7年以上的患者中,抗VEGF治疗带来的视力获益会大大丧失,甚至部分长期接受抗VEGF治疗的患者会进展出现黄斑萎缩或纤维化。
针对nAMD多因素致病,疾病机制复杂,孙晓东认为,开发多靶点药物,提高单一抗VEGF治疗的疗效,将是未来治疗的方向。
IBI302作为全球创新的双靶药物,属国际首创抗VEGF-抗补体双靶点分子,已作为1类新药获得国家科技部重大新药创制专项课题的支持。该药N端能够阻断VEGF介导的信号通路,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成管等,从而抑制血管新生,降低血管渗透性,减少血管渗漏;其C端能够通过特异性结合C3b和C4b,抑制补体经典途径和旁路途经的激活,减轻补体介导的炎症反应。
基础研究显示,在小鼠激光诱导的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模型中玻璃体腔注射IBI302显示出比抗VEGF单一疗法更优越的疗效。此外,对VEGF和补体激活的双重抑制能进一步抑制巨噬细胞的浸润和向M2型巨噬细胞极化。在非人灵长类CNV模型中,IBI302亦显示有效抑制CNV形成及渗漏,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在此基础上,IBI302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后,在31名nAMD受试者中开展了单臂、开放、多中心的单次给药剂量递增I期临床研究,并初步观察到nAMD受试者视力和解剖学方面的改善。
“我们通过临床前证实了同时阻断VEGF和补体在CNV比单一抗VEGF靶点具有优越性。”信达生物制药集团副总裁钱镭表示, IBI302的II期临床研究目前已经完成入组,还在随访观察中。
研究人员期待,IBI302除了有提高视力和改善视网膜水肿的功效,还可以在视网膜纤维化和黄斑萎缩的预防以及控制上给患者带来更多积极的获益,为临床治疗方案带来全新的选择。
相关论文信息:http://doi.org/10.1126/scitranslmed.abj2177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明升中国app报、明升手机版(明升中国)、app手机版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明升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