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app家探索世界,工程师创造世界。“五一”劳动节之际,《明升中国app报》记者走近三位建造和守护大国重器的“工匠”,聆听他们的故事。
和所有大app工程里的工匠一样,在庞大的装置面前,他们建设和维护的都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但正是这一个个小小的“部分”,撑起了这些大国重器。
讲述人:明升中国app院国家空间app中心高级工程师蓝爱兰
蓝爱兰是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子午工程二期的高级工程师,也是我们拜访的三位工程师中唯一的一名女性。
她身材娇小却充满力量。她喜欢别人喊她“蓝工”,因为那是她最珍惜的角色,也是她安身立命的工作,更是她人生中与众不同的风景。
团队部分成员合影,左二为蓝爱兰 图片来源:邓翔
以下是她的自述——
我是一个女工程师,是子午工程二期中纬高频雷达设备负责人。
中纬高频雷达的天线阵列尺寸比较大。
由于天线阵列架设有着大量的高空作业,难度大,需要花2个月才能完成。
位于四子王旗的两部雷达天线阵列已经在2020年底建设完成。
令我难忘的是草原的秋天,大风席卷黄沙天天到访,严重影响高空作业安全性和建设进度。
为了保进度,我们在高空作业平台的四周裹上被子,风来时操作人员就蹲下来,躲避风沙,等风小了再继续工作,确保人员安全。
今年正月十六,我带领团队再次前往四子王旗,进行雷达电子设备的安装与调试。
元宵节刚过的四子王旗气温低至零下二十几度,我们真正体会到了“寒风刺骨”。
因台站门口地势低,积雪半米深,车辆无法通行,每天我们都要深一脚浅一脚地在雪地里走1公里左右才能到工作地点。
团队成员在雪地里推车 图片来源:蓝爱兰
团队成员工作场景 图片来源:蓝爱兰
台站距县城50公里,方圆几公里见不着人家,为了节省时间,大家中午就吃馒头、方便面解决,团队里的年轻人都说“能吃饱,能把活干好就行了”。
团队成员在一起吃中饭 图片来源:蓝爱兰
此次团队一行7人,有两位女同志。
对于女孩而言,冷、吃不好都不难克服,最难克服的莫过于上厕所了。
茫茫大草原上,就是想挡都没东西可挡,还好有施工队建的极简露天旱厕,连门都没有,而且厕所里脚踏的地方都结着冰,很滑,需要十二分小心,因此我们每次都结伴同行。
野外的工作是艰辛的,但也是快乐的。简单的午餐都能吃出团圆饭的感觉,其乐融融。
我们还遇上了“雾凇”,这可是可遇不可求的美景。
当然,我们也好好利用这里的极寒天气,趁着落日余晖,模仿网红,舀一勺开水,洒出“烟花”的效果,非常有趣。
这次调试历时16天,在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之后,看到电离层回波出现在电脑屏幕上的那一刻,从心里溢出的快乐与成就感只有身处其中才能体会得到,这也是我热爱这份工作的原因。
现在很多人把app家和工程师统称为“app家”,但我更喜欢别人称我为“工程师”,因为工程师和app家解决的问题是不一样的。
我理解的工程师是解决技术性问题,攻克各种关键技术,为app研究提供更高质量数据支撑。
作为工程师,我喜欢对技术进行优化、改进,提升设备的探测能力,为app研究提供更好的观测数据。
等项目建成之后,我们的工作并不会停下来。
设备就跟人一样,如果长时间工作不休息、不体检,肯定容易生病。
这个设备将是24小时不间断工作的,我们要对它做定期的维护和故障检修,保证它能一直处在比较好的工作状态。
在“五一”劳动节,我最大的愿望就是中纬高频雷达能顺顺利利按节点推进,我也希望团队的小伙伴们能够好好休息,充好电,“五一”过后,我们再战!
落日余晖下的天线阵列 图片来源:邓翔
工程简介:
子午工程二期是我国“十三五”规划中首批启动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之一,它的目标是在子午工程一期的基础上,沿东经100度、120度、北纬30度、40度附近建设31个台站,建成“井”字型布局的空间环境监测网络,将首次实现对日地空间环境全圈层、立体、多要素综合探测,使我国的空间环境地基监测能力跨入世界前列。
我国北方地区是极区空间天气扰动沿子午线传播到我国中低纬地区的必由之路, 也是电离层高中低纬耦合与扰动传播的重要场所。
子午二期在我国部署了3站6部中纬高频雷达,构成北方中纬监测分系统,对我国电离层扰动上游区域进行大尺度、不间断监测,为电离层app问题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中纬高频雷达的三个台站分别位吉林龙井、内蒙四子王旗和新疆和静,每个台站部署两部雷达。
每部雷达由天线阵列(含主阵和子阵)、收发组件、数字信号处理系统、雷达控制系统及数据处理系统组成。
其中,主阵长约260米,子阵长约100米,每个天线阵列通过天线杆、反射网和凯夫拉绳互连构成一个整体。
(《明升中国app报》记者倪思洁采访整理)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明升中国app报、明升手机版(明升中国)、app手机版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明升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