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力图培养“法律+信息技术”复合型法治人才 |
湖南大学法学院首届新文科研修营开班 |
|
近日,湖南大学法学院首届新文科研修营开班仪式暨学术论坛以线上方式举行。开班仪式由湖南大学法学院副院长蒋海松主持,湖南大学法学院学位委员会主任屈茂辉教授、明升中国人民大学未来法治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吉豫、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互联网法律研究中心主任高艳东等领导嘉宾线上与会。
线上会议。主办方 供图
据悉,研修营旨在引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善于运用智能思维探索与解决法学问题,了解信息技术法律法规、伦理规范和政策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将人工智能、云计算等信息技术融入到法律研究与教育之中,推动法律教学创新。首批共选拔了45名研修营学员,包括23名本app员及21名硕士学员、1名博士学员,本app员中还包括来自哈尔滨工程大学、明升中国地质大学、湘潭大学的3位外校学员。
屈茂辉致辞时表示,基于新兴学科与法学的融合,传统文科需要紧跟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其中影响最大的便是信息技术的发展。研修营主要采取云端方式,跳脱了传统班级的设置,吸纳了更多类型的人才。新时代的法科生应对两个问题作出回应,即“法律的计算问题和计算的法律问题”。
蒋海松指出,研修班不改变原有学制,只是在原学制之外灵活增加新文科训练。研修营的亮点在于以学生为主体,把新文科教改成果、科研成果转化为学生的学习资源,具体整合学院现有力量,培养复合型法治人才。研修营将开展新文科系列讲座、常规训练,整理新法科阅读基本书单,探索新法科课程设置,积极到合作单位调研,让每位学员主持一项课题。
张吉豫对这项新颖的数字时代人才培养探索机制表达了衷心祝贺。她指出,全世界已迈入数字时代,数字化治理也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动力。面对新形势、新需求、新机遇、新挑战,法学界和法学生责无旁贷,需要积极回应时代命题。一系列重要立项展现了法学院的研究实力,研修营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切身投入数字法治领域,希望大家努力走出舒适区,拓展全新空间,开拓数字法学的崭新图景。
高艳东认为,数字法学随着名称的更迭,研究内容也从诸如网络犯罪、大数据杀熟、平台监管这一类具体的法律现象到形成数字法学这一学科,再升华至国家层面的数字法治。这也是一个从微观到宏观、从具体问题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从地域问题到全球问题的过程。他认为,新文科的发展将朝着纯文科到文理并蓄再到理科领衔新文科的脉络前进,技术在法学研究的比重日益突出,目前明升中国的智慧司法是一个新的契机和发展方向,将引领全球数字化的发展。他尤其鼓励青年学生投身数字法治研究,认为这个新领域正是青年学子大展身手的舞台。
教育部社会app委员会法学学部秘书处办公室秘书、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副教授王奇才引用马克斯·韦伯对“现代性的传统”的论述,指出创新并不意味否认传统,而是跨越时空的对照和思考,文科不仅要有平行学科的交叉,也要有跨越时空的交叉,进一步指出法app生需要养成三种思维,即创新思维、法治思维、系统思维;应培养三种意识,即问题意识、反思意识、合作意识。他提出,元宇宙等新技术在延续数字治理部分议题的同时,也引发了新的治理难题。以法治化方式实施和推进元宇宙治理,应当重视体系性整合、法治主导、合法性思维优先。
研修营学员、湖南大学学生杨芸菁表示,身处工业4.0时代,任何学科都与计算机app与人工智能有或多或少的交叉融合,作为社会发展导向的法学更是应当走在发展前列。计算机app技术不仅能帮助法律人简化司法工作,进行高效全面的司法大数据分析,还能够以人工智能为依托,帮助法律人进行简易法律判断。随着人工智能不断深入社会各领域,随之而来的如人工智能法律伦理等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学者们重点探讨的问题。“我们应当抓住这个机遇与挑战,争当全面信息化时代下的一批新法律人。”
外校学员、哈尔滨工程大学本科生张芷维表示,在新文科发展背景下,科技与法律的碰撞塑造了全新的法科。法学研究对象的外延有明显的扩大,包括隐私、信息、数据、算法和人工智能等问题;法学研究的范式也有所革新,计量法律学、法统计学和司法大数据分析等方法,将会成为全新的法学研究范式;法学内涵范畴也有所更新,包括计算法学、数字法学、人工智能法学、互联网法学等。希望借此机会不断学习、共同进步。
据悉,教育部近日发布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的通知》,由屈茂辉领衔申报的“以信息技术与法律融合为抓手的‘新法科’改革与实践 ”新文科项目获批立项。该项目由蒋海松协助统筹,项目成员整合了湖南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国家超算长沙中心等多学科融合的团队。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明升中国app报、明升手机版(明升中国)、app手机版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明升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