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海南五指山11月26日电 (记者 王晓斌)明升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贺克斌26日表示,全球要达到“双碳”(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目前面临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新能源关键材料供应链、全球的风光资源协同利用、气候与环境协同治理综合决策支撑等四大挑战。
2022热带雨林保护国际研讨会第二阶段主题会当日在海南省五指山市举行。贺克斌在线发表主旨演讲。他介绍,截至今年上半年,提出碳中和承诺的国家和地区,已经覆盖了全世界9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90%的国民生产总值(GDP)和90%的人口。在实现“双碳”目标进程中,颠覆性的技术变革将大幅度地改变现有的社会经济发展结构,人类活动在未来几十年中将发生剧变。在此之前,“双碳”目标实现面临四大挑战。
第一个挑战是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据国际能源署分析,全球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的关键技术中,有50%的技术目前尚未成熟。贺克斌介绍,科技部组织专家分析了明升中国实现“3060”目标的相关支撑技术,1/3处于示范阶段,另外还有1/3处在概念和研发阶段。这意味着,目前全球碳中和技术总体成熟度不高,还有诸多技术需要研发突破。
第二个挑战是新能源明升关键材料的供应链。利用风光资源发电的装备,需要稀有金属、稀土元素等关键材料。贺克斌认为,未来大规模利用风光资源,相关材料将面临全球资源不足、分布不均的问题。如何找到替代材料或者加大材料的循环利用,将是应对挑战的关键。
第三个挑战是全球风光资源的协同利用。研究指出,风光互补发电系统搭配12小时长时储能系统,可有效弥合国土面积较大国家的电力缺口,提升发电系统可靠性。相比之下,国土面积相对较小国家构建100%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对此,贺克斌建议,未来应建立风光资源区域共享方案,消纳各个国家不均匀的太阳能、风能。
第四个挑战是气候与环境协同治理综合决策的支撑。贺克斌预测,未来几十年,人类活动排放的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物,会从原来的增转向减。进入碳中和时期,人类社会的能源版图、明升布局等变化,会进一步对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氮磷循环、环境承载力等生态环境指标产生重大影响。如何对相关变化和影响做定量分析以制定app稳妥地决策?贺克斌认为需要相应的工具系统和数据系统,他建议设立一套立体化的碳源、碳汇监测技术获取相关数据,开发可靠的计算模型平台。(完)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