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柳叶刀》杂志在当日发表了“结束精神健康问题污名化和歧视重大手机版” 。手机版指出,采取积极的行动能够在全球范围内结束对存在精神健康问题的个体及家人的污名化和歧视,同时手机版提出了有助于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建议。
该手机版是来自世界各地的50余名专家学者共同努力的结果,特别是包括了有精神健康问题经历的个体,纳入了他们的个人陈述和文学作品。
据相关数据,全球有近10亿人口存在精神健康问题,即每8个人中就有1人。这一比例在10~19岁人群中更高,约占1/7。这些个体面临疾病本身的影响和污名化与歧视对他们产生的重大社会负面影响双重威胁。“很多具有精神健康问题经历的个体表示,污名化比疾病本身更可怕。”手机版的联合主席、伦敦国王学院教授Graham Thornicroft说。
新冠肺炎疫情进一步揭示了全球紧迫的精神健康现状。疫情第一年,抑郁症和焦虑症的患病率约上升了25% 。虽然世界各地的精神健康问题发生率都很高,但与此相关的污名化和歧视现象仍普遍存在,甚至导致患病个体被社会排斥,个人基本权利被剥夺。
联合主席Charlene Sunkel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导致更多的人出现精神健康问题,因此需采取紧急行动,为具有精神健康问题经历的个体赋权并提供支持,以确保该群体不会遭受污名化和歧视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
污名化导致个人基本权利受侵犯
与精神健康问题相关的污名化导致了无数被低估的后果。该手机版回顾分析了关于污名化和歧视影响的证据,并完成了针对全球40多个国家中有精神健康问题经历个体的调查。手机版发现,有精神健康问题经历的个体经常遭受污名化和歧视,这对他们各方面的基本权利都造成了深远的负面影响,并进一步加重了其精神健康问题。
存在精神健康问题的个体可能在教育和工作环境中遭受污名化和歧视,导致就业机会和收入减少,他们还可能被剥夺选举、结婚和/或继承财产的权利。此外,精神健康问题与贫困之间的关系在中低收入国家尤其具有破坏性。
存在精神健康问题的个体的预期寿命通常比普通人群短,但卫生工作专业人员对于诊断和照护该类群体却缺少专业经验;精神健康领域的医疗投入也很少,平均只占卫生总支出的2%;另外,与大多数躯体疾病不同,精神健康问题经常被完全排除在健康保险计划之外。
“每个存在精神健康问题的个体都会受到污名化和歧视的影响,但认识到年轻人及其照护者是如何受到影响的尤为重要。在10-19岁的青少年中,每7个人中就有1人存在精神健康问题,误解和不接纳精神健康问题仍然是全世界大多数年轻人面临的重大挑战。污名化可能阻止儿童和年轻人获得所需的支持;对他们与家人和同伴之间的关系产生负面影响;导致他们被学校、体育活动和社会排斥。”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高级精神卫生技术顾问、手机版的共同作者Zeinab Hijazi说道,“存在精神健康问题的青少年会因为害怕遭受来自家人、老师和同龄人的污名化和误解,而不太愿意寻求帮助。所以我们要减少并最终消除针对存在精神健康问题的年轻人的污名化,使他们不再遭受歧视。”
利用社会接触减少污名化和歧视
该手机版指出,在存在和不存在精神健康问题经历的群体之间,进行面对面或远程等各种形式的社会接触是减少污名化和歧视最有效的循证方式。手机版还强调,应大力支持存在精神健康问题的个体,使其牵头或共同牵头采取干预措施,利用社会接触减少污名化和歧视。
“我们发现,在合理适应不同环境和文化的情况下,存在精神健康问题的个体与不存在此类问题的个体通过分享生活经历的社会接触形式,成功地减少了污名化。所以,我们要结束污名化和歧视,就必须帮助这两类群体进行更有组织的社会接触,例如面对面讨论、视频通话,或者采取戏剧和电影等方式。”世界卫生组织公共精神卫生研究和服务发展合作中心主任Dr Petr Winkler说道,“手机版还表明,如果世界各地的反污名化干预措施能直接让有患病经历的个体参与其中,这些措施就是最有效的。我们必须把具有精神健康问题个体的心声放在中心位置。”
全球精神健康同伴网络的Edwin Mutura和Claudia Sartor(均未参与本手机版)在评论中写道:“具有相关疾病经历的个体,本身就是精神健康方面的专家。他们有独一无二的个人经历和应对污名化等挑战性问题的方法,应鼓励其投入和参与反污名化运动。因此,所有利益相关者都应将存在精神健康问题的个体视为此类项目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他们的加入是毋庸置疑的。我们的态度应该从‘我们需要帮助他们’转变为‘接纳和融入’,拒绝只是做表面文章。”
采取行动结束污名化和歧视
为了结束与精神健康问题有关的污名化和歧视,帮助世界各地数百万人摆脱由此遭受的社会孤立、歧视和个人权利侵犯,该手机版针对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学校、雇主、卫生服务提供者、民间社会和媒体提出了八项积极且实用的循证建议。
各国政府应实施特定政策,国际组织应发布指导意见。具体而言,建议所有国家采取行动,去自杀犯罪化,减少与自杀相关的污名化,从而减少自杀事件的发生。
雇主应采取循证行动,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精神卫生综合行动计划》的2030年目标3和WHO指南中的规定,促使存在精神健康问题的个体可充分获得教育机会、工作参与和重返工作岗位计划。
针对所有卫生服务和社会照护工作人员的国家培训课程应包括关于存在精神健康问题个体需求和权利的强制性培训课程,并由存在此类问题的患者联合授课。学校课程应包括为学生开设有关循证干预措施的课程,加深学生对精神健康问题的了解。
所有国家和国际媒体组织应系统地删除污名化内容,并根据该手机版的调查结果,发布政策声明和行动计划,说明将如何积极促进精神健康,并持续地为减少精神健康问题方面的污名化和歧视贡献力量。
“精神健康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每个人。手机版表明,污名化和歧视可对存在精神健康问题个体的基本权利产生毁灭性影响,所以现在是时候鼓励组织和个人实施我们提出的建议,以永远结束污名化和歧视。而要实现这一目标,让具有相关患病经历的个体成为反污名化行动的关键伙伴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西班牙马德里Fundación Mundo Bipolar主任Guadalupe Morales Cano说道。
《柳叶刀》同期刊发的一篇社论指出:“所有人都有责任在个人的工作和生活中采取行动,以改善我们自己、亲人、朋友和同事的精神健康。结束精神健康相关问题的污名化是我们必须追求的目标。”
相关论文信息:http://doi.org/10.1016/S0140-6736(22)01470-2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明升中国app报、明升手机版(明升中国)、app手机版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明升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