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升手机版(中国)

 
作者:刘钰银 何星辉 来源: 发布时间:2022/10/8 18:59:14
选择字号:
刘秀祥:“硬汉”教师万般柔情

 

“小平头”,浓眉大眼。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硬朗。

面对不幸和苦难,他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硬汉,以自强不息奋力闯出一片天。有人称赞他是“千里背母上大学”的孝子,他却买光学校报刊亭所有登载他故事的报纸,只是不希望别人知道。而当他重回大山执掌教鞭,他却愿意为了学生,一遍遍揭开自己往日的“伤疤”,用自己的故事激励学生,点燃他们的希望和梦想。

硬汉背后的万般柔情,是他魂牵梦绕的山区教育。他是刘秀祥,贵州省望谟县实验高中党总支副书记、副校长。日前,身为党的二十大代表,他即将启程赴京参会。

历经困苦,携母上大学

“当你抱怨没有鞋穿时,你回头一看,发现别人竟然没有脚。”刘秀祥日记里的这句话,既是自勉,也是信念。

尽管也有绝望的时候,但刘秀祥深知,在苦难面前,抱怨没有用。唯有坚强,才能等来踏平坎坷成大道的那一天。

自幼父亲离世,母亲患上间歇性精神失常。小小年纪,刘秀祥就扛起了生活的重担。读完小学,为了走出大山,他带着生活不能自理的母亲,继续踏上了漫漫求学路。

初中时在学校附近的山坡上搭了一间茅草房,高中住进了一间别人闲置的猪舍,尽管一直没有一个像样的安身之所,但只要有书读,刘秀祥似乎就能忘记生活的困苦。当很多同龄人还在父母怀里撒娇的时候,刘秀祥却要为了生活四处奔波。他捡过垃圾、打过零工,勉强维持着自己和母亲的生活。

除了选择坚强,别无他法。

在经历了第一年高考落榜之后,2008年,刘秀祥终于考上了山东临沂师范学院。这一次,他还是像以往一样,一手搀着母亲,一手提着行李,千里迢迢前往山东上大学。

一个偶然的机会,刘秀祥“千里背母求学”的故事,进入了媒体的视野。从此,贵州“第一孝子”的坚韧人生路,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

刘秀祥“出名”了。

重回大山:为了这里的孩子

好不容易走出了大山,可出人意料的是,大学毕业后,刘秀祥毅然选择回到自己的家乡。2012年,他以全县历史学科第一的成绩考上望谟县特岗教师,并果断选择了遭受洪灾最严重的打易镇,开启了三尺讲台生涯。

“这一路走来吃了那么多苦,不就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吗?”很多人对他回到家乡的举动感到不理解。事实上,当时也有很多公司盛情邀请,许以高薪。

说没有任何想法,也不客观。青春年少,谁不憧憬外面的世界?如果不是因为接到那通电话,刘秀祥的人生,或许不一样。

打来电话的,是刘秀祥以前捡垃圾认识的一个妹妹。在他上大学期间资助的三个弟弟妹妹中,只有她最终辍学嫁人了。听到消息的那一刹那,刘秀祥悲喜交加。喜的是,妹妹有了自己的归宿。悲的是,她终究还是在现实面前低头了。

“比没有钱读书更可怕的,是没有梦想。”也正因为意识到这一点,刘秀祥重回大山。

为深入了解学生及家庭情况,刘秀祥把家访作为工作的“必修课”,起初,部分家长不理解,有人骂他、赶他、放狗咬他……他都不曾放弃,骑车摔倒住院半个多月后依然坚持,不论刮风下雨,寒来暑往,从未停止。

做特岗教师三年,刘秀祥坚定扶贫先要扶智的理念,先后家访了500余名学生。原本不愿意揭开“伤疤”的刘秀祥,用自己的经历来启发那些孩子,希望唤醒他们心中的梦想。

点燃山区教育的希望之光

“没有刘老师,我不可能读完大学。”李应芬满怀感恩地说。

因为家庭贫困,李应芬几次提出弃学打工补贴家用,但都被刘秀祥阻止了。后来,刘秀祥告诉她一个“好消息”,说有“爱心人士”愿意资助她。就这样,李应芬和弟弟得以继续学习,并先后考上大学。

2018年寒假,在看望刘秀祥时,她无意中发现了“秘密”。原来,当初的资助,是刘秀祥从自己的工资里面挤出来的,只是为了不让她有心理负担,“骗”她说是外界的资助。

2021年,李应芬毕业后也选择回到家乡,成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吃过的苦,让刘秀祥更能够理解贫困学生的不易。他把自己的宿舍变成学生的营养食堂,分批请学生去改善生活,引导他们制定学习计划和成长计划……

在浙江宁波东西部协作帮扶下,刘秀祥名师(劳模)工作室应运而生。刘秀祥牵线浙江、山东、北京及贵州省内资源,开展公益讲座、教师研修和培训、贫困学生资助等活动。迄今,为贫困学生协调解决助学金1000多万元,覆盖学生4200多人,很多学生受到激励和影响,毕业后纷纷回到望谟建设家乡。

大批人才的涌入,助推了山区的教育发展。2012年,望谟县高考本科录取仅70人,到2022年达1302人,总上线率55.48%。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相关专题:喜迎二十大
 
 打印  发E-mail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