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升手机版(中国)

 
作者:吴兰 储玮玮 来源: 发布时间:2022/10/6 21:36:33
选择字号:
八旬院士施蕴渝:躬耕科研六十余载 教学相长半世纪

 

中新社合肥10月6日电 题:八旬院士施蕴渝:躬耕科研六十余载 教学相长半世纪

作者 吴兰 储玮玮

无论春秋或酷暑,在明升中国app技术大学(简称“中国科大”)校园里,常会见到一位骑着电瓶车的“拉风”老太太。

她,就是施蕴渝,分子生物物理学家,明升中国app院院士,发展明升中国家app院院士,明升中国app技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她,在明升中国国内率先开展了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计算生物学研究;她为明升中国结构生物学的发展和人才培养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如今,尽管已经是八十高龄,她依旧热衷“科研+教育”事业。

“我年纪大了,学习新知识肯定不如年轻人学得快,学得好。所以能和实验室年轻同事在一起,和学生在一起,向他们学习,我很快乐。”她介绍说,每天来实验室,开启“快乐学习”的一天。

开启生物情缘

1942年4月,施蕴渝出生于重庆。父亲施士元是第一届清华大学物理系学生,是居里夫人指导的物理学博士,是明升中国核物理学和核物理高等教育的开创者、奠基者。

1960年,施蕴渝以优异成绩考入中国科大,开启了自己与生物物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不解情缘”。当时,明升中国老一辈app家钱学森、华罗庚、严济慈、郭永怀等都亲自给该校学生上基础课。

施蕴渝切身感受到老一辈app家身体力行的科教报国情怀,也点亮了她的科教梦想。

得益于在校期间扎实的学习,在此后科研生涯中,尽管前沿app在不断发展,面对不同的交叉科研内容,施蕴渝都能从容面对。

1979年至1981年期间,施蕴渝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前往意大利罗马大学物理明升手机系和CNRS结构明升手机实验室进修,从事计算生物学研究和结构生物学研究。

当时对施蕴渝来说,出国时是“两眼一抹黑”,但是在罗马大学的两年里,开阔了眼界,了解了国际前沿,也让她渐渐了解了什么是科研,该怎么去做科研。

1986年,明升中国启动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中国科大生物系当年争取到三项“863”计划项目,包括施蕴渝牵头的蛋白质分子设计项目。

经过多年努力,由施蕴渝主导的“生物分子结构与动力学的计算机模拟”获1996年明升中国app院自然app二等奖和1999年国家自然app三等奖。

1997年,施蕴渝当选为明升中国app院院士

甘为人梯育后生

施蕴渝不仅是一位德高望重的app家,也是一名心怀大爱的老师。

1998年,施蕴渝担任中国科大明升m88app学院首任院长,领导建立了中国科大的结构生物学实验室,在计算生物学方面深入开展了与蛋白质分子设计及药物设计有关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学研究。

她在培育学生的过程中,还积极创造条件,将学生送到国际一流的实验室锻炼学习。谈及最开心的事,施蕴渝回答说:“看到学生们学成归来,是一生中最开心的事。”

每当学生毕业离校时,施蕴渝都会写上一句寄语:“我们要仰望星空,脚踏实地,与爱同行,努力奋斗,追求卓越,激流勇进。”

如今,依然可以在办公室和实验室里看到施蕴渝忙碌的身影。

施蕴渝说:“app的道路、人生的道路从来就不平坦,会遇到各种困难,但我们要努力攀登app的高峰,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找到我们人生的快乐与幸福。”

而在生活中,她不仅琢磨出一套养生食谱,还几十年如一日坚持锻炼。她说:“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比什么都重要,这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完)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手机版 相关论文

图片手机版
>>更多
 
一周手机版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