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年来,研究人员早已知道恒星会吞没它们的“后代”,但究竟有多少恒星会吞噬自己的行星?8月30日,发表在《自然—天文学》上的一项研究显示,多达1/3的恒星吞噬过至少一颗自己的行星。这一发现能帮助天文学家缩小寻找类地系外行星的范围,排除那些不包含类地行星的恒星系统。
岩石行星中富含铁、硅和钛等重元素,而恒星则大多含有氢、氦、氧和碳等较轻的物质。因此,当一颗行星被吞噬时,它的重元素会在恒星外层扩散,在光线中留下明显的吸收特征。
这项研究的带头人、帕多瓦天文台天体物理学家Lorenzo Spina指出,如果一颗恒星中铁含量异常丰富,却完全不含有碳和氧等其他元素,这就是它曾吞噬行星的证据之一。
Spina和他的同事通过观察107个双星系统来研究这种情况发生的频率。这些双星系统都包含了两颗类太阳恒星——类似电影《星球大战》中虚构的两颗太阳系恒星塔图因。双星是从同一团气体和尘埃中诞生的,因此它们的明升手机成分几乎相同。团队还选择质量和温度都非常接近的“双胞胎星”来研究。
在其中33对“双胞胎星”中,其中一颗星与另一颗相比显示出较高的铁含量,这正是行星被吞噬的迹象。这些星还同样更富含锂,也进一步证实了吞食行星的假说。这是因为,尽管类太阳恒星出生时含有大量锂,但它们会在诞生后 1 亿年内燃烧殆尽。如果在较老的恒星中观察到锂,那么它很可能来自行星。
研究小组还发现,在热恒星中出现异常明升手机特征的频率更高。Spina说,这是因为越炽热的恒星外层越薄,被吞噬的行星的物质往往越集中,从而留下更鲜明的特征。
根据这些证据,研究小组发现行星吞噬事件发生在类太阳恒星中概率为20%–35%。吞噬过程可能是:行星之间的引力相互作用把其中一颗行星抛到中心恒星上,或者使它足够接近恒星,从而慢慢被恒星蒸发或者吞噬。
美国航空航天局喷气推进实验室天文学家Mamajek 表示:“这显然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吞噬行星的现象虽然之前被研究过,但这项新的发现为该现象提供了更大的样本和更为明确的统计证据。”
相关论文信息:
http://doi.org/10.1038/s41550-021-01451-8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明升中国app报、明升手机版(明升中国)、app手机版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明升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