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升手机版(中国)

 
作者:郑金武 来源:明升中国app报 发布时间:2021/8/19 16:42:59
选择字号:
贺泓院士:打破颗粒物与臭氧的“跷跷板”效应

 

8月19日,在北京中科智汇工场举行的院士大讲堂活动上,明升中国工程院院士、明升中国app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副主任贺泓以《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的大气污染控制展望》为题,就大气复合污染成因、推动工业源移动源污染排放控制、推进二氧化碳捕集利用等内容进行了手机版。

贺泓表示,近年来,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成效显著,但形势依然严峻,PM2.5的颗粒物浓度仍远高于世界卫生组织的指导值,臭氧污染日益凸显,如何协同控制PM2.5和臭氧已成为一个严峻的挑战。

具体来说,我国大气污染物中,二氧化硫和PM2.5改善明显,但氮氧化物减排有潜力,挥发性有机物、氨气等仍缺乏有效的控制手段。

同时,在我国多数地方,颗粒物和臭氧呈现负相关联系,形成“跷跷板”效应。例如在我国北方地区,大气污染物中的颗粒物浓度虽然下降,但臭氧浓度却是不断升高的。如何打破这种“跷跷板”现象、协同控制颗粒物和臭氧污染,需要更深入的研究。

由此,贺泓表示,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已经进入“深水区”,亟需发展和完善大气污染防治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支撑我国大气污染精准防控。

最新研究发现,大比例消减氮氧化物,可能是实现颗粒物和臭氧污染协同治理的可行方案之一。贺泓等利用大数据分析手段发现,在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湖北等地区生产生活受到管控,出现了PM2.5和臭氧同步下降的现象。当氮氧化物浓度下降达到50%以上时,臭氧浓度上升的趋势有望出现拐点。

而在我国南方地区如珠三角地区,颗粒物和臭氧呈现正相关联系,即臭氧浓度随着颗粒物浓度的下降而下降。南方地区大气污染物中,颗粒物浓度比北方地区要小。贺泓认为,随着大气污染持续改善,当颗粒物浓度下降到一定程度后,臭氧也将与颗粒物形成正相关联系。

贺泓指出,我国由“碳达峰”到“碳中和”时限非常短,实现“碳中和”的目标非常紧迫,减排降污任务艰巨。因此,减碳、协同控制PM2.5和臭氧,必须走出明升中国的新路。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明升中国app报、明升手机版(明升中国)、app手机版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明升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手机版 相关论文

图片手机版
>>更多
 
一周手机版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