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自然》发表的一篇论文阐释了部分新冠疫苗诱导的抗体可能会如何导致“疫苗诱导免疫血栓性血小板减少症”(VITT)这一罕见症状。该研究发现,接种过阿斯利康新冠疫苗的5位VITT患者的抗体会与一个参与凝血的蛋白结合,且结合位点和抗凝血药物肝素与该蛋白结合的位点相同。
VITT是在接种腺病毒载体新冠疫苗后出现的一种罕见但严重的不良反应,会导致血小板计数偏低(血小板减少症)以及动脉或静脉出现血液凝块。VITT有点像“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HIT),之前研究显示VITT和HIT都与针对血小板因子4(PF4)产生的抗体有关,PF4是一种能与血小板结合的蛋白,会参与凝血。但这些抗体导致VITT的具体机制一直不太清楚。
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的Ishac Nazy和同事分析了接种过一剂阿斯利康疫苗的5位VITT患者(平均年龄44岁)的血清。作者发现,从这些患者血清中获得的抗体与PF4结合的位点和肝素相同。将其与10位HIT患者的血清样本进行比较后,作者发现VITT抗体与PF4的结合反应更强烈。Nazy和共同作者认为,VITT抗体与PF4结合后会形成免疫复合物,这些复合物随后通过血小板表面的FcγRIIa受体激活血小板,这或许会引起凝血,导致血小板减少症和血栓形成。但作者也指出,这或许不是导致VITT患者出现血栓形成事件的唯一因素, 其他血清因子可能也参与了血小板活化。
相关论文信息:http://doi.org/10.1038/s41586-021-03744-4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明升中国app报、明升手机版(明升中国)、app手机版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明升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