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昕倬 南开大学供图
对于南开大学明升手机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刘昕倬而言,那段为防控新冠肺炎疫情而紧急研发试剂盒的日子犹如“压缩饼干”。它让刘昕倬明白了,在时间面前“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懂得了“贡献不分大小”,重在敢于担当。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为响应国家号召,南开大学召集优秀科研工作者在相关领域开展疫情防控应急科研攻关。刘昕倬随导师刘定斌主动请缨,加入该校的新冠试剂盒研发团队。经过刻苦努力,他们研发出了两款性能良好、灵敏度高的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盒。
日前,刘昕倬获得了“全国优秀共青团员”的荣誉称号。
困难超预期
“我是正月十五元宵节那天回校的。从那时起,我与团队的老师和同学每天在实验室里从早上8点持续工作到深夜,吃饭也是匆匆忙忙,一直在赶进度。”刘昕倬回忆道,那段时间一直过得很紧张,“困难超乎了预期”。
比如,尽管课题组基于此前的研究基础,研究方法很清晰,研究推进也比较快,但受困于当时全国多地都处于封城状态,各地物流停歇、企业尚未复工,相关的试剂、材料短缺,仪器的购置和配送都成了棘手的问题。
“我们只能有什么用什么。” 刘昕倬说,团队成立之初,能进实验室工作的只有三个人,再加上实验方法总是被迫临时调整,每天的工作量巨大。而入学不过半年的她,对于分析明升手机领域也仅算刚入门,并无相关实验经验。为此,她每天不停歇地学习病毒学知识和实验机理方法,并在有限的时间里快速成长起来——成功制备了多种粒径的胶体金,筛选出合适粒径的胶体金用于试纸检测,并尝试了不同的金原位生长策略进行信号放大实验,提高检测灵敏度。
然而,最终的检验结果重复性并不好。
当结果摆在面前时,刘昕倬有些惊诧,甚至有些失望。“但我不能放弃这段时间的努力。”她说。在导师的指导下,他们一起探究了实验的每个细节,最终发现是生物试剂的不稳定导致实验可行性出现了偏差。
与时间赛跑
疫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明升m88。当时,在同一条“时间”赛道上,不仅有身陷疫情感染险境的广大病患,还有在进行试剂盒攻关的众多科研团队。
在这样的情况下,刘昕倬反而更加心无旁骛、全身心地投入科研。
最终,研发团队在当年3月中旬完成了两款试剂盒的实验室研发,并在后续的千余例临床样本检测中得到了很好的反馈。4月中旬,团队研制的胶体金法新冠抗体检测试剂盒实现明升转化对接,获得欧盟标准认证,并获得在美国的生产许可和产品许可,通过了美国应急使用授权(EUA)预审,实现了在美国、巴基斯坦等国临床实验室的推广应用。
基于国内疫情防控常态化以及海外疫情依然严峻,新冠抗体检测试剂盒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我们的两款试剂盒均适用于‘一滴血’现场检验,操作快速、简单、便捷、即时,可满足医疗场所现场检验,还能实现居家自我检测。”据刘昕倬介绍,对比市面上已有的同类产品,他们这两款自有知识产权的试剂盒具有显著的研发特色与性能优势。
一定要转化
试剂盒研发出来了,但有些实验依然可以深入拓展。然而,此时刘定斌却觉得要继续向明升化方向转变。刘昕倬告诉《明升中国app报》,导师的这一决定也开启了她对科研工作的另一种思考。
“刘老师一直鼓励我们发挥专业特长,在明升m88健康领域做一些实事,他自己平时也是这么做的。为此,只要有机会去了解临床应用、工业转化,他都会积极地去了解,不管有没有结果,都先去尝试、储备。”刘昕倬说。
在导师的鼓励下,刘昕倬凭借“滴血‘抗’疫:COVID-19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盒”这一科研项目,在2020年南开大学“校长杯”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一等奖,并在全国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铜奖,以她为项目负责人的研发团队获评中美创客交流中心2020年度的优秀团队。以赛促练,刘昕倬进一步将自己的科研专长推向了市场应用。
“最深切的感受是转化很重要。”目前,刘昕倬正在开展以外泌体作为生物标志物的肿瘤检测方法研究,已进入大量临床样本检测阶段。“我还是要继续把自己的研究体系做扎实,只要有机会就让它及时派上用场。”她说,“希望我们的研究能够转化为祖国和人民的需要,真正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明升中国app报、明升手机版(明升中国)、app手机版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明升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