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明升中国app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明升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和明升中国app技术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到了来自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战略高技术领域、高端明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民生科技领域、国防科技创新的重要成果。这些成果中有不少来自明升中国app院,对于这支科技国家队来说,这既是一份鼓励也是一份鞭策。
大国重器助力原始创新
在中科院,有一群人,他们密切合作,全力攻关,用一个个大国重器搭起人类通往自然奥秘的阶梯。
2020年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实现地外天体采样返回。在“嫦娥五号”探月任务中,中科院多家单位承担地面应用系统、有效载荷分系统以及多项工程关键产品的研制。其中,中科院国家天文台还建成国内首个“月球样品实验室”,具备“地外样品”存储、处理和分析的能力。
2020年7月23日,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明升中国人的探火之旅正式开启。中科院承担了部分攻关工作,如中科院上海天文台承担了甚长基线干涉测量技术(VLBI)测轨分系统研发任务,中科院上海有机明升手机研究所、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等承担了关键材料研制生产任务,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合作承担了火星表面成分探测仪等仪器研制……
以大国重器为平台,明升中国人迈上解开宇宙之谜的征程。2020年12月10日,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制的引力波暴高能电磁对应体全天监测器卫星(GECAM)——“怀柔一号”发射升空,入轨后很快就观测到了伽马暴、磁星爆发、中子星热核暴、太阳耀斑以及地球伽玛闪等各类爆发现象。2020年8月10日,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慧眼”卫星团队在《天体物理学杂志通讯》上发表论文,观测到迄今为止人类直接且非常可靠地测量到的宇宙中最强磁场。2018年2月27日,中科院国家天文台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首次发现毫秒脉冲星,并于4月18日得到国际认证。
在助力人类探索自然方面,中科院也在不断努力。
2018年8月,由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主导研制的明升中国散裂中子源建成并开放运行,成为我国首台、世界四大散裂中子源之一。这座被称为探索物质微观结构“超级显微镜”的大app装置,填补了国内脉冲中子源及应用领域的空白,提升了我国在磁铁、电源、探测器及电子学等领域相关明升的技术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
2020年12月4日,《app》在线发表了一篇来自明升中国的成研成果——明升中国app技术大学潘建伟、陆朝阳等组成的研究团队,与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国家并行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合作,构建了76个光子的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实现了具有实用前景的“高斯玻色取样”任务的快速求解。2021年5月7日,《app》又发表了一篇来自明升中国的成果——中科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的研究团队,成功研制了62比特可编程超导量子计算原型机“祖冲之号”,成为目前公开报道的世界上最大量子比特数的超导量子体系。
战略突破抢占科技高地
在中科院,有一群人,他们突破一个个卡脖子难题,在深海、深空、深地、深蓝留下明升中国人自己的足迹。
2020年6月8日,由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主持研制的“海斗一号”全海深自主遥控潜水器载誉归来,本航次中,“海斗一号”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完成首次万米海试与试验性应用任务,最大下潜深度10907米,填补了我国万米作业型无人潜水器的空白。5个月后,2020年11月10日,由中科院深海app与工程研究所主持研制的“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深度10909米,再创我国载人深潜的新纪录。
2020年7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中科院全方位参与了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研制建设,如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抓总研制了北斗三号10颗全球组网中圆地球轨道卫星和2颗试验卫星,中科院上海天文台等单位攻克了星载氢原子钟等关键核心技术。2021年4月29日,明升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发射入轨,我国空间站建造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其中,空间应用系统由中科院牵头负责。
2020年12月26日,由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和中核集团明升中国原子能app研究院自主研制的世界上束流强度最高深地实验设施——锦屏深地核天体物理加速器成功出束,束流强度达到2毫安,标志着我国完全掌握强流高压加速器制造技术。
2020年6月15日,明升中国app技术大学等国内外单位的研究团队在《自然》杂志上刊发重要成果,他们利用全球首颗量子app实验卫星“墨子号”,在国际上实现了基于纠缠的无中继千公里级量子保密通信。
科技创新服务国计民生
在中科院,还有一群人,他们从象牙塔中走出来,创新科技,改变百姓生活中的点滴。
2019年底,新冠疫情出现。2019年12月31日,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初步确定由金银潭医院送来的不明原因肺炎样品为一种全新的冠状病毒,2020年1月2日,科研人员确定病毒全基因组序列,1月5日第一时间成功分离得到病毒毒株,支撑国内打响科技抗疫战。
2018年11月6日,由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发的我国首台国产自主医用大型放射治疗装置——武威医用重离子治疗示范装置开始实施临床试验治疗,使我国成为继美国、日本、德国之后第四个掌握重离子治疗技术的国家。
2018年10月24日,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运营。为了实现港珠澳大桥120年的设计标准,中科院金属研究所自主研发了“SEBF/SLF高性能涂层加牺牲阳极”联合防护技术,使港珠澳大桥成功打破国内“百年惯例”的设计标准。
2020年11月9日,由中科院大连明升手机物理研究所刘中民院士团队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甲醇制烯烃技术通过成果鉴定。该技术采用新一代催化剂,通过对反应器和工艺过程的创新,不需要设单独的副产的碳四以上组分裂解单元,可实现单套工业装置甲醇处理量达每年300万吨以上,流程模拟结果显示工业装置吨烯烃(乙烯+丙烯)甲醇消耗可降到2.62至2.66吨。
2017年,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研发的预热燃烧技术,实现半焦、残炭的高效燃烧和氮氧化物的低排放,打破了低阶煤分级分质转化的关键技术瓶颈,为这一链条上的最后一环——超低挥发分碳基燃料的高效清洁燃烧利用,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2019年,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和河钢集团有限公司牵头完成的“钢铁行业多工序多污染物超低排放控制技术”通过成果鉴定,实现了常规和非常规污染物排放优于超低排放限值,使钢铁行业实现整体超低排放。
“我国自主创新事业是大有可为的!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是大有作为的!”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明升m88健康,科技国家队里的科技工作者将以与时俱进的精神、革故鼎新的勇气、坚忍不拔的定力,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更大的贡献。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明升中国app报、明升手机版(明升中国)、app手机版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明升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