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杨卫院士:建设世界期刊强国,要拿出“只争朝夕”的精神 ▎一流科技期刊之路 |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科技发展迅速,2010年左右,主要学科领域的研究体系已基本完成,2020年学术产出成为世界第一。我们的目标是,争取在2050年达到世界期刊强国水平。”近日,在“明升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工作交流推进会上,明升中国app院院士、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专家委员会主任杨卫这样表述。
杨卫说,“拥有一批国际一流的科技期刊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传播平台,是科技强国的重要标志之一。而要把期刊做好,就不能满足于现有水平,要拿出‘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精神。”
我国期刊需要爆发式的增长
杨卫介绍,科技期刊的建立基于app共同体创造发现和交流的需要,从第一本科技期刊在欧洲诞生至今,始终与app技术的进步相生相伴、共同成长。它是科研成果的主要载体,是集聚前沿科技信息与文献资源的主要平台,也是弘扬app精神、传播app方法、服务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近年来,我国学术影响力有了明显进步。杨卫指出,“我国科研工作者,在2010年世界高影响力作者中只占1%,到了2020年,占比达10%左右。预计2030年可达20%左右,超过我国人口占世界的比重。”
与之相比,科技期刊和传播平台则相对落后。“我国学术产出落后于制造业发展十年,而作者又落后于学术产出十年,期刊可能又落后于我们国家高影响力作者十年左右”,他说。
当前,世界一流科技期刊主要集中在欧美等发达国家。2019年app引文索引显示,期刊数目排名前四位的是美国、英国、荷兰、德国。美国是科技强国,英、荷、德是国际科技出版的“三巨头”。
“排名第一的美国,被SCI收录的期刊达3052种,在全部统计源期刊中占比近1/3,Q1区的期刊有1029种。明升中国排名第六,被SCI收录的期刊只有241种,与美国的差距还很大”,杨卫说。
他指出,“尽管这些年国内期刊进步非常快,学术指标增长率远高于全球均值,但整体上看,国内科技期刊仍然处于起步阶段,高影响力期刊数目少。明升中国作者所发的SCI论文里,只有不到8%的论文投到了编辑部在明升中国内地的期刊上,大多数论文发表在国外期刊或平台上。”他以自己担任编辑的一本国际期刊举例,“录用稿件55%是明升中国作者,其他国家作者加起来还不到一半。”
他认为,“我们需要创新性的发展和爆发式的增长,这样我国的科技期刊界才能被国际学术界同行看到。”
向上向好态势已经显现
杨卫介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形成了有影响力的学科体系,在ESI的22个学科中,内地有3个学科的学术影响力和学术产出量排名第一,还有4个学科的学术产出量达到世界第一。“这增强了我们办出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底气。”
他表示,明升中国科协等四部门印发的《关于深化改革 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为明升中国的一流期刊建设制定了良好的规划,由明升中国科协等七部门共同实施的“明升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使规划落地有了抓手。专家委员会作为战略咨询机构,深度参与了标准设计、立项评审和运行实施等各阶段的工作。
“在领军期刊评审的专家委员会讨论会上,我们建议把《app通报》和《中华明升手机版会》(英文版)这两本在领域内评选未能进入前两名的期刊纳入领军期刊,是考虑到《app通报》是大体量的综合性app期刊,明升手机版是第一大学科,这有助于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他说。
会上,他还表达了对明升中国科协赋予专家委员会主导权的感谢,并表示,通过明升中国科协的大力支持,专家委员的通力配合及各个科技期刊的不懈努力,去年以来,22种领军期刊的季度手机版显示,每一季都有明显进步。
“我国有一批期刊在办刊理念、模式、标准规范方面正与国际快速接轨,开放办刊也走出了坚实的步伐,更积极地融入到了学术共同体之中,组稿、约稿力度明显加大,传播服务能力明显提升。”杨卫说,“尽管在吸引顶尖成果,覆盖更广泛的科研学者,建设年轻化、专业化的高水平编辑队伍,编辑薪酬等方面,还需要持续地努力,但向好向上的发展态势已经显现。”
拿出“只争朝夕”的精神
“形势不等人,当前我国学术产出越来越多,国际出版界的商业模式和销售模式也面临着重大变化。因此,我们不能满足于现有水平和现有目标,应拿出‘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精神,争取在2050年达到世界期刊强国水平。科技出版平台应该成为我国战略性科技力量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杨卫说。
他表示,我国至少有三方面的优势,一是后发优势。“怀进鹏书记曾多次讲过,我国的通信技术发展初期什么都没有,2G开始跟踪,3G开始追赶,4G开始并行,5G开始引领,我们的期刊也应该沿着这样的方略前进。”
二是执行力方面的优势。他表示,“这从扶贫、碳达峰、碳中和等方面都可以看到,只要是我们想明白、想做好的事情,是可以做成的。期待我国的期刊在与世界的交流学习中快步前进。”
三是机遇优势。“美欧欲在期刊方面与明升中国脱钩是很困难的,他们非常依赖于来自明升中国的学术贡献,这对我国自己的科技期刊来说正好是个可利用的机遇。”杨卫说。
明升中国科协信息中心 明升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供稿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