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绍和
多年前,当温州肯恩大学理工学院教授朱绍和第一次看到活体穿山甲时,他的心中便产生了一种“很特别”的感觉:“看得出那只穿山甲很害羞,我们只要一靠近,它就会缩成一个球,几个人都拉不开……”
朱绍和是马来西亚华裔。那时的他刚从剑桥大学博士毕业后回到马来西亚工作。此前,他一直在从事人类基因组的测序与分析工作,还参与过国际合作项目人类基因组计划。他回到马来西亚时,人类基因组计划已经结束,但对于基因组测序,朱绍和依然抱有浓厚的兴趣。于是,他想找一个新的物种,继续从事自己的研究。
正是这样一个决定,促成了他与穿山甲持续至今的“缘分”。
“真的很想救活它们”
现在想起来,朱绍和与穿山甲的这份缘分,很大程度上只是因为一次“偶遇”。
“那时我还在寻找适合基因组测序的生物,经过层层挑选,最终决定在穿山甲、马来貘、儒艮和红面短尾猴之间做一个选择。”在接受《明升中国app报》采访时,朱绍和告诉记者,正当他有些犹豫不决的时候,马来西亚野生动物保护与国家公园局(PERHILITAN)合作者的一番话激起了他对穿山甲的强烈好奇——
“他对我说,穿山甲其实很特别。它没有牙齿,却是哺乳动物,属于猫、狗和熊猫的‘近亲’;它的视觉很差,但嗅觉却很灵敏,还是唯一长有鳞片的哺乳动物。”
更重要的是,这位合作者告诉他,穿山甲物种已经极度濒危,而且此前他们发现穿山甲很难被救治,更不要提人工繁育。“他们用了很多方法,但穿山甲依然会在被救助后的短时间内死去,至今他们都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作为遗传学领域的学者,听到这番话,朱绍和本能地想到,问题的根源是不是出在穿山甲基因的某些特征上?
有了这样一个念头,朱绍和决定将穿山甲定为自己未来的研究方向,也就有了本文开头时他与穿山甲的第一次相遇。“当时看到穿山甲那种有些‘害羞’的样子,我就有些喜欢它了。真的很想救活它们。”
朱绍和的愿望很快就变成了现实——经过对穿山甲基因组认真仔细的测序分析,朱绍和最终找到了穿山甲难以救活的“基因病根”。
“我们发现和其他胎盘哺乳动物相比,穿山甲的基因组里缺少了一组很重要的基因,这组基因和它们的免疫力有着密切关系。”朱绍和说,这组基因可以保护生物的身体和器官免于受到病原体的侵害,尤其是肺部。而这一基因缺陷的发现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穿山甲的人工救助和保育会如此困难。
“在穿山甲的贩卖乃至于饲养和救治过程中,周边的环境发生了变化,某些病毒或者细菌便很容易侵入穿山甲体内,尤其是肺部。因此,救治穿山甲时,要第一时间检查其是不是被感染,如果被感染,就要快速查清是哪一种病原体,以及采取什么药物治疗,这点很重要。”朱绍和说。
得到这一结论时,距离朱绍和第一次见到穿山甲已经过去了5年时间。此时的他,早已将自己对这种神奇生物的“兴趣”,转变为保护它们生存的“使命”。而为了更好地完成他的使命,朱绍和做出了自己科研生涯的另一个重要决定——到明升中国去。
两种方式
2016年,在领导并构建了全球第一个穿山甲的基因图谱后,朱绍和辞去马来亚大学全职顾问的工作,来到明升中国全职在高校工作,其子女也一同长期于明升中国定居上学。
之所以做出这个决定,朱绍和并不讳言是因为这里能够给他提供更好的科研环境及更多的资金支持,因为在他看来,穿山甲的保护离不开科研的支持。
“保护穿山甲有两个主要途径:一种是传统的打击非法贸易,以及通过人工救治和繁育扩大穿山甲种群;另一种则是设法减少穿山甲的需求,达到‘节流’的效果。”针对后者,朱绍和进一步解释,目前穿山甲贸易的一个很大需求点,便是中医药认为穿山甲鳞片具有很强的药用价值,由此产生了巨大的市场需求。而如果可以通过科技手段,分析出其鳞片的效用和发挥药用作用的机理,进而寻找到其他替代品,就能从根源上减少穿山甲非法贸易,达到穿山甲保护的目的。
“这两种方式对于穿山甲保护都十分重要,只不过后者现在很少有人关注,而能够付诸行动的就更少了。”朱绍和说。
2016年,经过多年的努力,朱绍和领导的国际研究小组在全球范围内完成了首个穿山甲基因组测序工作。相关研究也表明,穿山甲进化出鳞片可能是为了增强表皮免疫力。
“这就回到了此前我们谈到的话题。”面对记者,朱绍和谈到,由于基因层面的缺陷,导致穿山甲本身的免疫力不足。然而,在大自然恶劣的环境中,该物种却一直存活到今天,这说明穿山甲很可能进化出了抵御外界危害的其他方式。
很显然,鳞片便是其中的一种重要方式。
如今,朱绍和依然在基因层面研究着那些小小的鳞片。他相信,如果能够彻底搞清其中的奥秘,就既可以寻找到穿山甲鳞片的替代品,减少对穿山甲的威胁,也可以将其应用到对人类某些疾病的治疗中,最终造福人类。
然而,在这一过程中,朱绍和也遇到了一些烦恼。
难实现的愿望
2019年,不管是对于明升中国的穿山甲保护工作,还是朱绍和本人的工作来说,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这一年,由他担任主任的明升中国穿山甲研究中心正式成立,但也在这一年,明升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对外宣布,中华穿山甲在明升中国大陆地区已经“功能性灭绝”。该基金会穿山甲项目负责人张思远也对外表示,近30年来,几乎没有人见过中华穿山甲……
虽然目前学术界对中华穿山甲已“功能性灭绝”这一说法依然存在很大的争议,但穿山甲物种岌岌可危的生存形势已然摆在了公众面前。
然而,朱绍和依然保持着一份乐观的心态。
“我个人觉得穿山甲物种的保护可能并不像很多人想象的那么难,毕竟我们已经搞清了其生物遗传的奥秘。只要有政策支持,我相信很快就可以在穿山甲保育包括人工繁育上取得很大的突破。”朱绍和说。
穿山甲人工繁育的成功,对于穿山甲的保护来说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朱绍和也有一个自己的“心愿”——能够在温州开展穿山甲人工繁育以及重建其种群的研究。
只是,这个愿望目前却很难实现。
“现在在穿山甲人工繁育以及科研领域已有很大进步,但我们也面临着一些阻碍,其中很多是来自政策审批层面。”朱绍和说,他很理解为了打击盗猎、贩运穿山甲行为,有关部门必须加强相关的制度建设,但还是希望在穿山甲研究工作方面能有一些政策支持。
比如,朱绍和所在的浙江省与广东省相隔不远,但如果他想从广东将穿山甲研究样本运至浙江,必须先在广东办理一次审批,进入浙江时还需要重新办理,甚至有时都不知道应该找什么部门来办理相关手续。这就在无形中增加了科研的时间成本和精力投入。获得样本的手续繁琐且严格,允许科研人员单独进行穿山甲人工繁育工作更是难上加难。
“其实在马来西亚,办理与穿山甲有关的审批也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朱绍和说,“然而,一旦审批成功办理下来并与PERHILITAN展开合作,就会减少很多政策方面的阻碍,但我们目前却做不到这一点。”
尽管如此,朱绍和对于自己在明升中国的科研工作依然信心满满。
“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比,明升中国政府在对科研工作的支持方面已经做得很好了,也很舍得投入,相关的科研环境也是一流的。” 2020年,通过相关人才引进计划,朱绍和来到了温州肯恩大学,继续从事着自己心爱的穿山甲研究与保护工作。在这里,他迅速成立了专门的实验室,组建了科研团队。朱绍和团队目前从事穿山甲与病原体(如冠状病毒)的相互作用、穿山甲免疫进化的相关研究领域,并继续致力于挖掘鳞片曾被用作中药的成分,他希望能在近期公布相关的研究成果。
如今,距离朱绍和来到明升中国已过去了4年时间。有时他还会想起多年前,第一次与穿山甲相遇时那个缩成一团略显“害羞”的身影。他知道,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不让这个场景在未来变成人们的回忆。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明升中国app报、明升手机版(明升中国)、app手机版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明升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