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影视剧中表现大女主的剧多了起来,且大受欢迎。这时突然来了一部名为《赘婿》的电视剧,还是蛮吸睛的。入赘,通俗地说就是上门女婿,这样的男性在明升中国传统中是不受待见也是比较不让人看得起的,无他,入赘女婿就是“吃软饭”的代名词。这部剧的男主开始是以入赘的身份进入女主家的,自然是被人轻视的,只不过后来剧情反转,男主不但帮助女主,自己也混的风生水起,颠覆了上门女婿的“吃软饭”、缺乏男人气概的“不良形象”。
这部剧成功地引起人们的关注,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暗合了这些年人们对“男性不阳刚”的担忧。这种担忧从何而来?学术界对男性气质和男性气概这类命题又是如何看待的?
《男性气概》,[美]哈维·C.曼斯菲尔德著,刘玮译,译林出版社2009年1月出版,定价:28元
哈佛大学教授哈维·曼斯菲尔德对男子气概这一主题有多年思考,早在1997年他就在大学开设了“男子气概”讨论班。2006年其专著《男性气概》出版后,引发了不小的反响和争议。
什么是男性气概?男性气概的核心特征是什么?曼斯菲尔德是这样概括的:“在某个层面上,男性气概对所有男性普遍适用,但是在另一个层面上只适用于少数最具有男性气概的人——这少数人可能也包括若干充满男性气概的女人。超越这些层面之后,男性气概就是一种德性(虽然之前我曾谈到它对善恶保持中立),它是勇敢或绅士风范的德性。在这一层之上就是在思考中的男性气概,也就是挑战传统信念的勇气。”
换句话说,针对现代社会的问题,他强调的重点是某种德性,这种德性在历史上更常在男性身上体现(或者说,被发现),而在现代社会则似乎越来越少,也越来越不受到鼓励,尤其是在男性那里似乎更是如此。
《男性的衰落》,[英]格雷森·佩里著,张艳、许敏译,湖南文艺出版社2020年6月出版,定价:59元
有摇旗呐喊的,就有“唱衰”的。《男性的衰落》一书的作者是伦敦艺术大学校长格雷森·佩里,他除了做艺术,最关心的就是男性话题。
他表示,“我希望,你选择打开这本书,是因为意识到我们需要质疑男子气概,意识到性别不平等深刻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且阻碍着世界的进步。”
在他看来,阳刚、坚强、理性、独立、自信、勇敢等男人的代名词,对一些男人来说可能是致命的负担。而“娘娘腔”免谈,要追寻成功和地位、被人仰望,要独立解决问题、承受压力,要压抑痛苦、掩藏悲伤等,“男性”所绑定的这些“社会责任”“性别气质”等的刻板印象,都应该衰落。因为这样的“传统男性”对自己、他人和整个世界可能会带来危害。
他反思传统男子气概的弊端及成因的目的,是要让人们变得幸福圆满,让世界变得更好。
《发明男性气概》,[美]大卫·D·吉尔默著,孙伟、张苗凤译,浙江大学出版社2021年2月出版,定价:62元
“在谈论男性气概或男性气质时,我们究竟在谈论什么呢?”《发明男性气概》一书的译者孙伟说,这是他在初读该书时的困惑。
作者是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人类学教授大卫·吉尔默,有意思的是,他代表著作还有《厌女现象:跨文化的男性病态》。
《发明男性气概》是一部具有相当影响力的著作。吉尔默认为,男性气概并非自然赋予的品质或能力,需要经受不间断的测试与磨练,因此,男性气概需要在各个方面不断维系,比如战斗、偷窃、劫掠、宴饮、生殖,等等。
而且,通过对多种文化中的男性特质的历史探究,他认为,男人并不是天生不同于女性的,文化标准的影响才是塑造男性特质的关键。
法国哲学家波伏瓦在《第二性》中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观点:男人是天生的,女人是后天形成的。显然,吉尔默的观点与她不尽相同。
“男性研究是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学界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是性别研究的一个分支,主要关注的是男性身份、男性特质等一切与男性有关的话题。”浙江大学教授隋红升在一篇文章里这样界定。
相较西方学术界,明升中国学者对这方面关注度有限,这些有关“男性气概”图书的出版,既是国内相关研究的延伸,也能让国内学者及读者更多了解并思考这一话题。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明升中国app报、明升手机版(明升中国)、app手机版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明升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