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升手机版(中国)

 
作者:胡珉琦 张思璇 来源:明升中国app报 发布时间:2021/3/10 9:36:05
选择字号:
周忠和委员:app家如何面对科技议题“破圈”

 

社交媒体时代,科研诚信、科技伦理这些原本被认为只在学术圈内部讨论的话题,频频“破圈”,“网红”“人设”“粉丝”也开始跟app家沾上边。这意味着,app的神秘感消失了,app家这个职业更受人关注了。

但在公共舆论场,大众对app的评判,常常与学术圈内部不同,这也让一些app家在面对app与社会的互动时,感到不适。

全国两会期间,《明升中国app报》专访了全国政协委员、明升中国app院院士周忠和,探讨app家该如何应对科技议题的破圈。

《明升中国app报》:科技界的议题越来越容易破圈,被带到公共舆论场,受到公众的评论,您认为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周忠和:互联网时代,app被评论就是一种趋势,它既是好事也是坏事。

好的一面是,科技对社会影响越来越大,app家被社会更多关注,更容易获得支持;不好的一面是,app可能会被误解。app有它自身的特点,研究要保持独立,学术评价也需要独立,一旦受到社会舆论干扰,对app的判断可能出现偏差,有时候也会助长部分科研人员浮躁与急功近利的心态。

《明升中国app报》:您认为,科技议题被带到公共舆论场这一现象是否是app共同体必须要面对且适应的现实?

周忠和:科技议题被带到公共舆论场,这个事实已经无法回避。其实这不是一个新的现象,科技史上屡见不鲜,只是现在更多了。

如果大家看过《抗生素的故事——一颗改变人类命运的药丸》这本书就会知道,这颗小小的药丸背后,涉及到一段app、政治、经济、社会互相融合的历史,反映了人与自然、app与人文互动的复杂过程。因此,很多app问题从一开始就不仅仅是app圈内部的事。

只不过,有些科技议题是主动破圈的,有些则是被动的。被动出圈的,经常是因为公众对此感兴趣,认为跟自己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主动破圈的,可能是app家需要传播自己的科研成果。尤其在西方,app家要想获得资助和支持,必须主动向政府、企业、社会推广自己的工作,从而获得认可。

无论主动还是被动,app界都应该去适应这样一种客观现实。说到适应,生物演化论中的“适应”是被动的,主要是自然选择造就的结果。而我们人类的“适应”,更多的是主动为之。

主动适应,积极与政府、社会、公众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网络,其实是个正面的事情,app界不能坐等别人来支持。今年的政府工作手机版提出,要大幅增加基础研究的投入,这正是app共同体一次次跟政府提出建议、讨论、沟通,还有媒体的关注和传播,这些共同努力换来的,这就是一种app与社会的互动。

《明升中国app报》:面对没有经过专业训练、不具备专业知识的公众,app界需要积极回应公众关切吗?用什么方式回应?

周忠和:总体而言,回应是必须的。app家要有耐心,要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语言,但也不能刻意讨好,这样反而会失去app的权威性。无论什么时候,app界的言论都要具备权威性和专业性,这是app家的看家本领。

但有时候,app家不回应也是可以的。其实,除了app界之外,还有很多其他行业的专业人士也具备app素养,比如主流媒体的app记者,还有一些严谨的科普自媒体,他们了解app的进展,懂得app的规律,应该承担起app传播的责任。再者,社会app、人文学科的学者也可以积极参与讨论,回应公众对app的关切,因为很多app议题与app社会学、app人文密切相关。

总之,应该有更多元的力量来帮助公众更好地认识和理解app。

《明升中国app报》:社交媒体时代,app家一不留神就会成为“网红”,拥有粉丝、被立“人设”或是遭遇误解,您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周忠和:app共同体保持多样性很重要,我们不必对“网红”大惊小怪。这总体上是件好事,app只有被更多人关注,才能发挥影响力,反映社会良好的app氛围。

但是,不同圈子的价值判断对“网红”的认可程度是不一样的。就拿做科普这件事来说,有些app家做科普出圈了,在网络上有了一些名气,甚至成了“科普明星”,但回到学术圈,有些同行会觉得这是不务正业,科普做多了没好处。事实上,我们不能用学术圈的评价标准来看待科普这件事,这是两套价值体系。

可正因为不同圈子的价值判断可能有冲突,我一直提醒年轻人,学术积累是根基,做科普还是要严谨,量力而行,不能被名利绑架,否则一不小心可能砸了饭碗,影响自己的职业前途。反过来,资深app家没有这方面的压力,不妨多做一点。

如果app家想要“出圈”,我认为也要做好足够的思想准备,你在获得社会影响力的同时,也会相应地承受更多的压力。互联网时代,出名不难,出丑更是很容易。

《明升中国app报》:在app与社会沟通、互动的过程中,您对app家、公众、媒体有怎样的期待?

周忠和:首先,这三者要懂得角色互换,这样才能加深理解和沟通。

对于公众,最重要的是提升app素质,因为app素质直接关系到app精神。

对于媒体,我认为现存的一大问题是容易夸大,一边倒,缺乏不同的声音,这样的app报道是不客观的。即使是因为受访者本人夸大,媒体也要明辨是非,多方求证核实。不夸大成果,不回避争议,注重科技伦理问题,这是媒体在app报道中需要提升的。

我还注意到一个现象,网络热炒的事件,如果没有主流媒体的介入,是持续不了多久的。这说明,主流媒体在舆论引导方面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所以,媒体人要有这样的自觉和责任。在app议题上,公众还是相信权威的、专业的报道的。

对于app家,不管身处哪个圈子,都要保证自己的专业水准,要有诚恳的态度,坚持app精神,保持学者底色,不忘学术初心。所谓app家精神,并不因为你是app家,就天然地具备。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明升中国app报、明升手机版(明升中国)、app手机版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明升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手机版 相关论文

图片手机版
>>更多
 
一周手机版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