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以来,印度次大陆板块向欧亚大陆东南俯冲碰撞导致的青藏高原的隆升事件不仅塑造了当今亚洲的地形、地貌,还改变了高原南、北的气候系统,影响着该区域生物多样性分布和生态系统格局的变化。尽管青藏高原中部作为高原原型已有众多研究,但学术界对青藏高原中部的高程变化认识尚存较大争议。
近日,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王宇飞团队与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邓涛团队以及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研究员刘晓东团队合作,以青藏高原中部伦坡拉盆地约2400万年前的小型草本、挺水植物——蕨类苹属化石的发现为基础,结合化石同层围岩中的孢粉组合分析,首次估测了青藏高原中部高程变化,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app通报》。
据了解,王宇飞团队在考虑古今温度和纬度差异变化的情况下,估测了伦坡拉古湖平面的海拔范围约在2990至3690米,量化了2400万年前当地的温度和降水数据。
此外,研究人员还结合古动物学和沉积学证据,重建了伦坡拉古湖周围暖温带针阔混交林植被和生态系统,并对比发现在渐新世晚期,藏中高原的高程变化很可能驱动了高原中部及南、北坡植被生态系统的分异。研究工作为认识青藏高原抬升动态过程及其相关生态学效应提供了生物学实证。
相关论文信息:http://doi.org/10.1016/j.scib.2021.02.022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明升中国app报、明升手机版(明升中国)、app手机版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明升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