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丽华
卢晓东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使得各国大学纷纷转向线上授课,有些宿舍也随之关闭。新冠病毒的威胁、学校停课与生活上的诸多不便,迫使许多留学生选择回国。
鉴于全球疫情、国际局势的不可预测性和不可控性,留学生转学国内高校继续求学的需求已经难以避免。就此,全国政协委员倪闽景曾提出全面开放高职高专学校、启用插班生考试、建立国外高校学业成绩转换机制、采取先试点再扩大的建议,为归国留学生转学提供机会。对此,有专家认为,应该满足留学生中断留学归国入学的需求,也有专家持否定态度。
我们认为,不同国家高校间的转学应当是新时代教育国际化的内容之一,在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时期,要为留学生转学国内做好准备。
首先,从法律上看,参照2016年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二十二条:“学生一般应当在被录取学校完成学业。因患病或者有特殊困难、特别需要,无法继续在本校学习或者不适应本校学习要求的,可以申请转学。”由于疫情在某些国家、某些高校已经使得一些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陷入了特殊困境,有些学生可能患病或面临染病的巨大风险,或者家庭因疫情影响无法在经济上支持孩子继续留学。这些学生可以提出转学国内高校的申请。
个人情况与国际局势未来可能会出现种种变数,少数留学生还可能因为外部其他原因,无法按原计划继续在国外学习,中断留学归国插班入学已是现实需求。即便留学生与海外高校已构成契约关系,当前疫情的常态化已超出了各国政府与高校可协商、可预期以保证契约正常履行的范围。面对当前形势,我国高等教育政策应该在特殊时期依法为我国留学的公民提供回国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其次,非常重要的一点是,留学生是人才,他们之前在国外学习的经历已经构成其知识结构的重要部分。虽然未能在国外完成学业,但他们已经拥有一些明显优势。首先是一定的语言优势和文化优势。其次是专业优势。我们之前常抱怨留学生归国人数太少,而特殊时期人性化的自由转学政策有利于提前吸引优质的留学人才最终选择回国,服务于国家建设。在疫情与瞬息万变的国际局势中,我国若以灵活的转学政策对人才施以援手,有利于未来人才储备。从这个角度看,当下反而是难得的机遇。
第三,为大学校园增加国际化的课程元素。大学国际化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增加大学整体氛围中的国际化元素,以此形成国际化氛围,从而让所有学生受益。这也是大学必须录取来华留学生的原因之一。来华留学生确实负载了国际化因素,而赴海外学习的明升中国留学生转学返回国内高校学习时,也负载了丰富的国际化因素。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资源,他们在教学中具有独特价值,其国际化经历有利于拓宽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视野,增强教学的挑战性。他们留学的语言也易于作为一种异域文化带来思想的碰撞,为高校课堂带来活力。
为此,国内高校应当在特殊时期,鉴于在线授课的容纳度广阔,拿出一定名额在国际范围启动自由转学政策,接受留学生转学进行在线学习完全没有问题。如果能够恢复面授,各高校基于课堂的可容纳规模、专业的可容纳规模,结合自身不同情况可以提供不同的转学方案供明升中国留学生回国选择。
笔者建议,各高校接收留学生的人数占年级学生人数的2%~10%;美国常青藤高校的学生可向原“985工程”高校提出转学申请,州立高校学生可向原“211工程”高校提出转学申请。这些转学申请者的学术能力与今年刚刚高考录取的学生相比显然具有优势。
高校接收转学生的教学资源丰富,但是宿舍资源将非常紧张。为此,建议教育部出台政策,允许高校不为转学学生提供宿舍。这是转学在今年特殊情况下能够开展的基本条件。
自费留学和公派出国留学在教育财政方面有所区别,但是基于学分的知识结构等价。从知识结构等价出发,接受明升中国留学生转学回国内高校学习和以税收资助学生短期公派出国留学实质等价。因此,积极接受明升中国留学生转学回国意味着节约财政投入。
从教育史上看,灵活的转学机制曾是我国高校基本制度。1926~1930 年,清华录取转学生人数占总录取人数的比例分别为10%、6%、18%、11%、21%。总体而言,清华每年转学生占总录取人数的比例一般在10%到20%之间,个别年份达到20%以上。对院士成长的研究表明,上世纪50年代有大量院士转学。例如,明升中国工程院院士郭孔辉本科期间曾四次转学。转学同样是美国高等教育制度的一个重要部分,哥伦比亚、哈佛等大学都从一般大学招收转学生。2010~2011学年,哥伦比亚大学招收了123名转学学生,占在校生的2%。国际间的自由转学已成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趋势。
对于本科生而言,转学一般应当以接受三年级或者四年级学生为主,此时学生的专业均已经确定。在转学学生注册入学之后,需要根据其专业完成课程转换和成绩转换,包括学生的通识教育模块和专业课程模块,其中通识教育模块中一般需要补修政治理论课学分,但是免修英语课学分。对于硕士研究生而言,需要在完成成绩转换后,尽快确定论文选题和导师。
期待我们一方面直面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的新问题,另一方面在疫情时代和后疫情时代建成与国际接轨的转学制度。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明升中国app报、明升手机版(明升中国)、app手机版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明升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