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升手机版(中国)

 
作者:崔雪芹 来源:明升中国app报 发布时间:2020/6/3 14:21:47
选择字号:
东北渔猎人群1.1万年前出现世袭等级

 

古人类化石揭示11000年前东北渔猎人群出现世袭等级。倪喜军供图

近日,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倪喜军团队在《考古与人类app》上发表研究成果,发现了11000多年前在明升中国东北出现世袭等级的古人类化石证据的研究。研究显示,明升中国东北地区的狩猎采集人群是明升中国最早进入复杂社会的人类居群之一。

“在数千块沉入江底业已石化的骨骼中,我们发现了一个人类的脑颅化石,他的奇特形态为我们揭示11000多年前在这个过着渔猎生活的人群中出现世袭等级的关键证据。”倪喜军告诉《明升中国app报》。

这项研究表明,东北亚也是人类文化发展的重要地区。新近的基于古DNA的研究表明,东北亚的这个早期人群,与向美洲扩散的印第安人的祖先之间,有着紧密的基因联系。东北亚11000多年前人类复杂社会的发展,不仅是中华文明起源的一股文化血脉,有可能也为美洲印第安人文明的发展输送了文化“迷因”。

传统的观念认为,复杂社会是农业兴起的产物,而渔猎人群的社会结构简单,社会个体之间没有明显的等级划分。最新的研究从“头”上改变了这一观点。

这颗人类头颅化石属于一个约35岁左右的中年男子,被称为松花江人壹号。碳十四同位素测年的结果显示,松花江人壹号生活在距今约11400年到11200年之间。

松花江的改形颅骨化石,前额和枕部有非常平整的圆形扁平面,显示出是婴儿期长时间紧箍在坚硬平面上的结果。通过高精度CT扫描,研究者重建了这颗头颅的脑内模,发现他的脑也发生了明显的改形,额叶和枕叶变得平扁,小脑在枕部出露的范围明显增大,而脑的后上方被挤压得高高隆起。

供应脑部血液的主要血管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脑膜中动脉的前支变得更为复杂,而后支变得简单,枕部的静脉因为挤压而平扁。这些特征表明了在婴儿期进行了复杂而长期的人工改形活动。

倪喜军指出,颅骨人工改形行为在人类学中并不罕见。在明升中国,颅骨改形曾经是某些驰骋于北方数个世纪的匈奴人的标志性特征,也是西域龟兹人的文化习俗。

无意识行为导致的颅骨形态改变远不及有意识地改变的程度大,在颅骨的形态上也有很明显的差别。如距今约5万年的生活于现今伊拉克的尼安德特人、距今2万-3万年的周口店山顶洞人等,一度被认为是颅骨人工改形的早期证据。但是后期的研究发现,尽管这两者的头骨有一些延长,但并不是有意识人工改形的结果。最近报道的吉林大安后套木噶I期的一个男性,生活与距今约12000至11000年之间,有着长颅型的头骨,这可能是遗传因素决定的颅骨形态。

“区分有意识地改变头形和无意识地改变头形,意义在于有意识的颅骨改形作为代代相传的文化现象,可以告诉我们更多社会发展的脉络、文化扩散的方向。”倪喜军指出。

生活于东亚的早期的人类族群,包括生活在松花江流域的人类族群,尽管有相当数量的头骨标本被发现,但是经过人工颅骨改形的个体却非常少,这正说明,在这些早期人群中已经出现了社会分化,只有少数个体践行颅骨改形活动,并一代一代地传递。

倪喜军指出,距今约11700年前,人类进入了地质时代上的全新世纪。随着不同族群之间的互动,无论合作抑或冲突,都促进了社会分层,世袭的文化行为不断增强,带动了财富积累和流动,复杂社会由此不断发展起来。

相关论文信息:http://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12520-020-01045-x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明升中国app报、明升手机版(明升中国)、app手机版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明升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手机版 相关论文

图片手机版
>>更多
 
一周手机版排行 一周手机版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