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由“一带一路”明升手机版人才培养联盟主办的“儿童专科医院管理和应对交流会”上,广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副主任龚四堂、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传染科主任曾玫等专家就儿童感染新冠肺炎情况做了手机版。
专家表示,儿童是否易感新冠肺炎,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基因测序等新技术的发展,已使儿童罕见病诊断获得长足进步,但需加强针对儿童罕见病的新药研发。
加强对新冠肺炎新发症状的研究
龚四堂在手机版明升中国介绍,对中美两国4707例儿童新冠病毒感染的研究显示,美国2572例儿童感染新冠肺炎,占已报道有明确年龄总病例的1.7%;明升中国2135例儿童感染新冠肺炎,其中728例确诊,1407例疑似,约占总报病数的2.4%。
“儿童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比例还是很小的。”龚四堂说。但是,儿童是否易感新冠肺炎,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尤其是要对新冠肺炎新发的症状加强研究和跟踪。
不久前,意大利贝加莫省医院的专家Lucio Verdoni在一篇论文中报道,2月18日至4月20日期间,该医院收治了10名出现类似川崎病症状的儿童,其中8人新冠病毒抗体检测呈阳性;而今年2月中旬之前的5年里,医院仅收治过19例有相关川崎病症状的儿童病例。发现新冠疫情期间收治的这些患病儿童,其症状比此前的川崎病患儿更加严重。
事实上,这一类川崎病的“儿童怪病”已在美国、韩国等多国发现。这是一种儿童多系统炎症综合症(MIS-C),多数患者出现发烧、皮疹、呕吐、颈部淋巴肿大、嘴唇干裂和腹泻等症状,与川崎病症状相似,因此也被称为类川崎病。
“患儿感染新冠肺炎后的1-6周内,是出现类川崎病症状的主要时间周期。”龚四堂表示,国内的患儿基本上都已过了这个时间周期,所以无需担心。
在近日美国媒体的报道中,类川崎病症状,已经出现在成年感染病例中。“在感染新冠肺炎后,包括儿童在内的患者还会出现什么症状?需要特别加强研究和重视。”龚四堂说,“我国还要对曾患病的治愈患者,加强随访和密切观察。”
新技术发展助力儿童罕见病诊断
类川崎病等儿童罕见病,快速检测诊断是关键。
龚四堂表示,近年来,我国对儿童罕见病的诊断方面,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随着第二代、第三代基因测序,小分子物质检测等技术的发展,罕见病的种类、类型,以及一些不知道原因的病例,都能快速诊断出来。”
曾玫也介绍说,随着分子诊断技术和基因诊断技术在临床的应用,明升手机版界对包括川崎病在内的罕见病的认识都在不断加深。
目前,复旦大学成立了罕见病诊治中心,主攻不明原因罕见病、疑难杂症罕见病的诊断和治疗。“通过基因诊断技术在临床上的使用,对包括许多以前无法查明原因的罕见病有了新的认识。”曾玫说。
新技术的应用,加深了对罕见病的认识。曾玫表示:“通过对罕见病的精准诊断,有助于实现靶向的精准治疗。”
龚四堂介绍,未来,基因修饰疗法、酶替代疗法等也在发展中,相信未来都会对罕见病治疗起到积极的作用。
在治疗方面,一些罕见病的治疗药物也取得了进展,用到罕见病上也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此外,干细胞治疗也得到很多发展。
不过曾玫强调,目前针对罕见病的药物,都是孤儿药物。“国家要在检测诊断、新药研发方面,加强支持,进一步提升罕见病的诊疗水平。”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明升中国app报、明升手机版(明升中国)、app手机版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明升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