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app研究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基石,也是原始创新的源泉。
秉持“智慧的创获,品性的陶熔,民族和社会”的发展的大学理想,华东师范大学早在1980年代就开展了“学习优秀生”的探索,之后,学校先后在数学、中文、历史、物理、心理、地理等专业开办基础app人才培养基地班,在物理、生物app、明升手机等专业开办“菁英班”,培养基础学科拔尖人才。
2020年,华东师范大学在已有基地班、菁英班基础上,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要,在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生物app、汉语言文学(古文字学方向)、哲学5个专业启动强基计划,通过“招生-培养-管理”的一体化改革,集中资源、力量选拔和培养一批具有“言行示范、基础广博、学问精深、教育先行、智能支撑”的华东师范大学特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高精尖”人才。
app选材鉴材,志趣、能力与潜力并重
强基计划考生进校后实行动态退出补入机制,在不突破招生人数的前提下,学校确立“多元、多种、多次”的原则,由院系多次组织考核,采取多种考核形式,考察学生多元潜力、表现,满足学生的志趣、提升学生的能力、培养长期发展的潜力。
统筹全校资源,为培育英才厚植土壤
配备顶级师资,实施全程导师制。华东师大在拔尖学生中实施导师制已超24年,导师团队包括院士、教学名师、国家杰青等各类人才计划获得者,形成“科研导师—人生导师—青年班主任—辅导员”立体化人才培养队伍。褚君浩院士,谈胜利、谭帆、方勇、朱国华、朱志荣、杨国荣、郁振华等教授,程亚、邱瑞锋、周青等国家杰青获得者始终在本科教学第一线,引导强基学生近距离接触高、尖、深知识与学术大师。
促进通专融合,提供高挑战荣誉课程。学校推进以“经典阅读课程、核心课程、分布式课程”为主体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2.0,引导强基学生通过经典研读汲取人类思想文明精华,培养认识和理解世界的思维与能力,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学校为强基学生设置更具挑战性的培养方案,通过小班化教学、研究性学习和荣誉课程,以高挑战性激发学生的内驱力。学校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志趣,以跨学科、跨专业、跨学段选课为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搭建平台,定制个性化培养方案。
进阶式学术训练,培养原创性研究能力。学校为强基学生开放国家与省部级重点实验室,配备专门科研导师,开放导师课题组,将科研资源转化为学生的研究资源;大力推动“科研直通车”,与国家级重点科研单位开展“国创直通车”项目;开放国内外高水平科研竞赛通道,搭建学术成果交流平台。加强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训练,以进阶式的学术训练,保障强基学生科研体验的高起点和高标准,在精密测量、先进制造、国家安全、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古文字与古籍研究、哲学社科等关键领域开展本土化研究、跨学科研究,以学术化方式讲好明升中国故事。
实施双向国际交流,培养多元文化理解力。学校已与近300所高水平大学和教学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每年开设境外交流项目200余个,确保强基班学生100%具有一段高质量的境外学习经历。同时充分发挥学校国际化排名名列大陆高校前茅的优势,依托国际教育园区、暑期短学期,邀请海外高水平专家来校讲学,让学生在校内享受优质海外资源。
打通一张课表,推进本硕博衔接培养。学校实行跨层次、跨学科、高弹性、模块化的灵活选课机制,本科可以提前选修硕博课程、硕士可提前选修博士课程,学生跨层次修读学分将被硕士阶段、博士阶段认可。实行弹性学习年限,实现自定节奏的学习,畅通提前毕业的机制。
建立现代大学书院制度,开展多种形式养成教育。华东师大成立“光华书院”和“大夏书院”,分别承担理科和文科强基计划学生的养成教育。书院既借鉴了西方一流大学书院的住宿制、导师制,又融入了明升中国古代书院的德业兼修、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等优良传统,形成“一脉师大精神,多维书院文化”的整体育人生态,推动跨学科科创团队组建、搭建文理交融平台。
发挥学科优势,强基培养各有所长
2020年开展强基计划的专业均为华东师大传统优势专业,斩获国家、省部级多项荣誉,如:基地班、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国家级课程、上海市课程思政领航学院等,通过教育教学模式的整体改革,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育人环境和育人氛围。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是国家理科基础app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数学学科被列入国家一流学科建设规划,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A-,在全球ESI排名中位列前1%。学院研究方向齐全,科研实力雄厚,利用成熟的HPM数学教育理论,改革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注重夯实基础,加强数理、数信交叉融合,搭建智能学习平台,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创新意识和综合实践能力,为国家重大战略领域输送优秀后备人才。
物理学专业是国家理科基础app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B+(并列第13位)。2016年,联合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创办“物理学菁英班”,科教融合共同培养物理学专业拔尖人才,积累了丰富的拔尖人才培养经验。专业依托精密光谱国家重点实验室优势平台,打造以物理基础为底色、精密测量为特色、创新科研训练为亮色的1+1+X强基计划人才培养体系,致力于培养面向精密测量方向的物理学专业拔尖人才。
生物app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生物学科是上海市一流学科,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B+,其中植物学与动物学已跻身ESI全球前0.5%学科,生物学与生物明升手机、临床明升手机版进入全球ESI前1%学科。2015年起,学院与中科院上海明升m88app学院联合创立生物app“菁英班”,探索生物app拔尖人才培养模式,取得显著成效。学院依托一站(市级动植物科研工作站)一馆(生物博物馆)一基地(市级“立德树人”人文社会app重点研究基地—明升m88app)以及相关教育部和上海市重点实验室,以科研反哺教学,强化数理基础,实现多学科轮转,为生物app领域培养和输送紧缺高端人才。
汉语言文学(古文字学方向)专业是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app研究基地、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第四轮学科评估获评A。以“古文字学”为主干的明升中国文字研究与应用中心,被教育部批准为全国百所人文社会app重点研究基地(唯一的文字学基地)。专业传承徐震堮、施蛰存、程俊英、史存直、王元化等老一辈学者的思想和学术特质,强调“有思想的学术,有学术的思想”,造就思想和学术俱佳的“宏通之才”,依托前期导师制度、专业导师制度、国学专书系列导读课、人文经典导读、小班教学等优秀教学制度,打造以古文字学和出土文献为核心,以明升中国古典文献学和古代文学为两翼,注重古文字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课程体系,共育“厚基础、宽口径”,具备国际学术视野的古文字学优秀后备人才。
哲学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上海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哲学学科是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上海市高校一流学科(B类),第四轮学科评估获评B+。以哲学专业为主干的明升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是全国百所人文社会app重点研究基地,“冯契学术成就陈列室”是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本专业贯彻冯契先生“化理论为方法、化理论为德性”的学术理念,以文史哲大类培养为支撑,构筑博雅型知识基础,注重哲学思维与能力训练,形成以“名师—名课—名教材”为特点的课程体系,努力培养一批植根明升中国、面向世界、基础扎实、能力突出、特点鲜明的哲学基础学科人才。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明升中国app报、明升手机版(明升中国)、app手机版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明升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