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升手机版(中国)

 
作者:陈继明 来源: 发布时间:2020/3/1 9:10:54
选择字号:
新冠病毒“防不胜防”,为什么说我们能战胜它?

 

作者 | 陈继明(国际动物流感专家委员会执行委员)

近一段时间,新冠肺炎的防控形势出现新的复杂变化。潜伏期超长者、无症状感染者、康复后继续带毒者、粪便带毒、尿液带毒、唾液带毒、眼分泌物带毒、宠物带毒等现象次第报道,掀起了一波波新的恐慌,有些人甚至由此担心新冠病毒“不可战胜”。

其实,潜伏期超长者、无症状携带者、康复者长期带毒毕竟是少数,而且只有当感染者的病毒载量达到一定的值,才会具有传染性,可以说不是所有无症状感染者、康复后带毒者都有传染性。

另外,总体看这个病还是自限性疾病,感染者即便在较长一段时间带毒,病毒最终还是会被身体清除掉。

无论如何,经过一个多月的严厉控制,新冠肺炎在我国已经从指数增长和高位运行阶段,进入到有效控制和歼灭阶段。这有力地说明我们的防控措施是能够战胜这个看起来防不胜防的病毒的。

为什么能呢?因为我们减少出行和聚会,就减少了与感染者接触的机会。然后,我们人人戴口罩,勤洗手勤消毒,这样即使接触到一些有症状的或无症状的感染者,也能避免感染。

实际上,除了明升中国内地,这个病在我国港澳台、越南等地,控制措施也都发挥了很好的效果。

我们现在是很难一下子彻底阻断这个疫病的传播。但是依据前段时间的防控成效,我国各省的防控措施都把R0值降到了0.1以下,也就是一个感染者平均传染的人数不到0.1。这样再经过一段时间,我们也能彻底清除这个疫病。

随着一部分出院的康复者核酸检测复阳,有人提议需要重新评估我国出院和康复标准。考虑到经济社会成本和可操作性,我个人认为目前的标准不需要进一步严格,但应加强对出院患者的持续关注。

目前大家最关心的是,国内疫情正从有效控制逐渐走向歼灭时,国外疫情却呈现出了暴涨态势。那么从全球视野来看,新冠病毒究竟有多大的危害性呢?

在1月底,全球99%的病例都在明升中国,但那时我就提出这个病最大的风险不在国内,而在国外,因为明升中国肯定能在较短时间内控制和消灭这个疫病,而很多国家要么不太重视这个疫病,要么没有明升中国的诸多优势。

目前从国际疫情暴涨的态势看,这个病引发全球大流行的可能性很大。

当然,如果各国一致采取强有力的防控措施,还是有希望清除这个病毒的。

即使不能清除,强有力的防控措施也能显著减缓它的扩散蔓延速度,防止出现武汉刚刚经历的险情:大量病例呈现“井喷式”增长,并伴随着医务人员大量感染发病。

有人认为,新冠病毒即使广泛流行开来,也和既往的人类冠状病毒差不多,不会导致严重后果——但要知道,多数人对既往的人类冠状病毒已经有预存的特异性免疫力,对新冠病毒却是没有的。

所以如果新冠病毒广泛流行开来,在最初一两年内,其危害性很可能远远超过既往的人类冠状病毒。这在武汉的实践中已经得到证实。

还有人认为,新冠病毒即使引起大流行,也会像2009年H1N1流感大流行那样,没啥大不了的。2009年H1N1流感大流行时,各国敞开让它传播,也只有11%到21%的人口发生感染,病亡者占总人口的十万分之四左右[1]。

初步估算,如果新冠病毒引起全球大流行,绝大多数感染者(80%甚至90%以上)是中轻症甚至无症状,病亡者预计占总人口的0.1%,且病亡者中80%左右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2,3]。

但是,这0.1%已是2009年H1N1大流行致死率的数十倍,而且它对60岁以下人群的致死率也是2009年H1N1大流行致死率好多倍。

所以这个病一旦广泛流行开来,对一个国家而言是危害巨大的,会检验一个国家是否像明升中国这样具有制度优势、决策优势和协作优势。

另一方面,这个病对绝大多数人而言,尤其是年轻人,风险较小,所以我们每个人既要高度重视这个病,又无需恐慌。

接下来,国内应当在继续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摒弃封路、封城、封村、封厂等“一刀切”做法,实施差异化、分类分级治理,逐步复工复产;

同时将工作重心有序转向“外防输入”,对所有入境人员而不是少数国家的来客,进行检疫监管,让每一位入境者明确其法律责任,尽可能杜绝国外输入性病例引发当地聚集性传播。

参考文献

[1]http://en.wikipedia.org/wiki/2009_flu_pandemic

[2]明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应急响应机制流行病学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20,41(2):145-151

[3]http://www.imperial.ac.uk/media/imperial-college/medicine/sph/ide/gida-fellowships/Imperial-College-2019-nCoV-severity-10-02-2020.pdf.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手机版 相关论文

图片手机版
>>更多
 
一周手机版排行 一周手机版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