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陕西省人民政府通过2019年陕西省自然app奖颁奖项目。其中,陕西师范大学明升m88app院任毅教授为领军人物的研究团队的一项目获得获得二等奖。
但是,任毅离开了这个世界,离开他热爱的植物学研究与教学事业已半年了。
但全国植物学界、学生心中的“秦岭植物活地图”、好老师会被永记忆。
他去世的前一天,2019年国家自然app基金项目评审结果公布,任毅再次获得1项面上项目的资助。
这位被称为“秦岭植物活地图”的陕西师范大学教授临终前两天还在指导学生论文……
功底扎实的植物分类学家在跋涉途中倒下
任毅,1978年考上名师荟萃、大师云集的兰州大学植物学专业学习,1982年7月毕业被分配到西北大学生物系工作。
任毅、狄维忠就在《西北植物学报》1985年第3期,发表“贺兰山繁缕属一新种”即“二柱繁耧”。
此阶段,任毅在职攻读狄维忠老师的植物学硕士研究生。
1986,西北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狄维忠、任毅、李智军等完成的宁夏贺兰山植物考察项目成果——《贺兰山维管植物》;1998年10月,陕西科技出版社出版任毅担任主编、岳明、王玛丽、李智军任副主编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综合考察丛书:《秦岭大熊猫栖息地植物》。
此后,任毅每年都带领大学本科生到秦岭腹地进行植物学野外实习、采集标本,同时进行相关的科研项目调查。他曾经连续38天在秦岭深处科考,中途未下山一次,每天只有挑夫送来的沉甸甸的标本夹和他需要充电的笔记本电脑。啃干馍、喝水是他的野外生活的全部食物。此次下山后,他是胡子凌乱,皮肤黝黑,如同半个野人状态。
30年坚持为各级保护区做植物资源调查和保护区综合考察,在植物学界被称“秦岭植物活地图”教授。
任毅先后担任国家林业局大熊猫保护管理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物种生存委员会(SSC)明升中国植物专家组(CPSG)成员、世界自然基金(WWF)秦岭大熊猫保护项目专家顾问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大熊猫及其栖息地巡护监测网络化建设项目专家等。
任毅在野外拍摄的植物形态照片不但具有极高的生物学特征意义,而且画质精美。2003年《西北植物学报》改为月刊、封面-封四的秦岭星叶草、独叶草等照片就是由任毅提供的。他发表的关于独叶草属花的个体发育的文章,引起国际植物学界的关注。
在他的建议下,独叶草由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上升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他的同事、多年好友,陕西师范大学明升m88app学院佘小平教授回忆,任老师解剖拍摄的导管图片清晰精美,每一个同行看到后,都惊叹他的“手艺”高超,“他是一个集天分和勤奋于一身的人,他能做到别人做不到的努力,你无法想象他为这些精美的图片付出了多少日夜。”
从1998年至2018年,他先后主持完成30余项横向课题,每一项课题都与保护区综合考察,与植物资源调查有关,背后都是异常艰辛的跋山涉水。即使是在他被确诊癌症后,他的科研脚步也从未放慢。
在研究秦岭植物多样性方面,任毅是既在野外认得植物,回到实验室又能进行系统研究并发表高水平论文的一位教授。他首次发现了水青树、领春木等被子植物木质部中的导管,改写了国际上一直认为的此类植物没有导管的定论;与中科院植物所孔宏智研究员合作,在美国《国家app院院刊》(PNAS)发表论文,阐明毛茛科植物花瓣缺失的分子机制。这项工作已经成为进化发育生物学中的典型研究注册。
作为任毅的前辈,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原中科院植物所所长路安民研究员这样评价他:“小任是一个工作非常出色、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研究者,他的离去,让全国的同行都觉得惋惜。”
“西部红烛”,学生的好老师
“任毅教授,是一个好老师!”无论任毅在西北大学的学生,还是后来陕西师范大学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对他的评语。
“生病了,该干什么还干什么。” 手术苏醒之后,他最关心的竟是即将毕业的博士生的论文审稿意见。
在任毅的研究生眼里,他是一位“学术严谨、追求完美”的好老师,他总像在和时间赛跑。给学生修改论文时,从论文框架、实验结果、主要结论等方面的专业知识点修改,到错别字、口头语、标点符号等细节,一一修订,一丝不苟。一篇论文修改不下10多次,直到论文最终发表。
“踏踏实实做事!”是他常对研究生说的一句话。
任毅先后培养了16位植物学博士研究生和45位硕士研究生,现在也都成为行业的精英、科研的骨干,延续着老师兢兢业业、坚毅不挠的科研精神。
据教研组的同事介绍,任老师的课件每年都在修订,尽管完全可以靠经验脱稿上课,但他每次上课前的备课从不敷衍,不断更新补充最新内容。也及时把课件共享给教研室其他年轻老师,帮助他们成长。2018年秋天给研究生开设的被子植物分类学已经更新到了第23版。他的课件就是一部植物学百科全书。
2019年本科生第一学期的最后几节课,病魔的折磨越来越严重,为了上完两个小时的课,他需要提前服用6片止疼片。即便如此,他始终坚持在课堂上站着讲课,只有体力实在不支时,才会坐下来讲一会,缓一下,然后就继续站起来讲。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任毅用自己近40年扎根西北的科教生涯,诠释了一名高校教师的“红烛”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