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升手机版(中国)

 
作者:胡珉琦 来源: 发布时间:2020/2/10 8:36:18
选择字号:
疫情来袭,信息化如何支撑公卫应急响应?

 

2月4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通知,要求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加强信息化支撑。

信息化服务虽不在防控疫情第一线,但它的覆盖面极广,且在流行病学监控、辅助疫情研判、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效率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非典以来,网络直报系统响应如何;在新冠疫情中,基层卫生机构信息化服务存在哪些不足;应对未来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需要哪些信息技术储备……

针对这些问题,《明升中国app报》采访了进入疾控核心业务信息化领域多年的中科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张天伴。

《明升中国app报》:非典过后,明升中国疾控中心(CDC)在全国组建了国家突发公共卫生应急监测与预警信息系统(简称网络直报系统),该系统对传染性疾病监测是怎样运行的,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响应如何?

● 张天伴:

我们参与这个网络直报系统的建设、维护、升级已经17年,目前它是全球最大规模的法定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网络直报系统,业务范围从针对法定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到一些特定的病种,例如肺结核、鼠疫等,实现了快速、全面的监测、分析与预警管理。

这套网络直报系统的特点是“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它覆盖了全国范围内所有的医疗机构和疾控部门,哪怕是很小的乡镇卫生院。

任何一个机构在发现传染病后,都需要依照传染病防治法按时上报。

非典过后,依据传染病防治法,这套系统已经完全纳入疾控部门的日常管理,执行是非常严格的。

CDC更是每天有专人监测、撰写分析手机版。一旦触发核查机制,CDC会派人去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实际上,这套机制在H5N1、H1N1、H7N9等流感疫情、特定疾病的监测与干预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此次在新冠明确被纳入法定传染病后,医疗机构通过网络直报系统依法手机版病例,在CDC指导下,我们在已有病例手机版基础上紧急开发新冠个案流行病调查模块,供全国使用,快于非典时的反应速度。

《明升中国app报》:针对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疾控信息服务从值守状态到战时状态,采取了哪些新的应对措施?

● 张天伴:

对我们来说,如何在统一的管理要求下,实现针对性地监测、病人持续性管理,如何快速响应新出现的需求和变化,如何实现多方的信息共享,是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1月20日,国家卫健委将新冠肺炎正式纳入法定传染病后,我们根据国家或者各地的疫情管理需求,建设了针对新冠肺炎的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的追踪和管理、新冠肺炎变化趋势分析、公卫应急等系统。

同时,也参与了国家级以及省级市级、医疗机构之间的数据共享交换方面的开发,根据疾控、医院、物资调度部门、社会管理部门协同的需要,完成了各种接口。

针对各级疾控系统改造需求,我们紧急研发上线密切接触者的追踪和管理系统,新疑似病例样本在线送检模块、面向医院车站机场的发热病人筛查模块,实现新冠肺炎变化趋势分析和可视化展示等。

提升地方公共突发事件应急指挥系统的运行能力,确保疫情数据能够快速收集与上报,确保医院、疾控、卫健委等相关单位快速业务协同和资源共享。

《明升中国app报》:1月底,国家卫健委发布通知,要求各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疫情防控工作中要注重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提供支撑。目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传染病监控方面的信息技术应用存在哪些不足,如何改进?

● 张天伴:

从公卫机构(各级疾控中心)到医院到基层医疗机构,在公共卫生体系中,应该是一个整体。

但从现状来讲,关注度不足、投入不足,同时各个机构之间的协同也是不够的。公共卫生领域和公共卫生从业者一样,在没有重大疫情的情况下,就会被降低投入和不被关注。

所以应该从社会的生物安全、人口的健康战略层面来考虑公共卫生的投入和技术应用,才可能形成一个横纵联合、可管可控的公共卫生安全环境。

我们认为,公卫机构和各类医院机构应当采用防控治疗一体化策略来实现公卫和临床的双向业务推动和发展。

公卫和临床应当在统一标准下紧密结合,医院的临床数据,在保护隐私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应当更多地向公卫开放,并通过技术手段实现更多地自动上报,以促进公共卫生疫情或事件的早期发现、有群体危险性病人的规范干预。

公卫机构的检测手段、防控方案、监测结果以及药品临床试验,也应该同时向医院、基层开放。

各级公卫机构之间的协同也是未来重要的方向。疾控的公卫服务目前已在细化和下沉,需在解决统一数据格式、数据安全和各项标准管理规范的基础上,丰富和完善省/地/县各级细化和个性的功能体系,连接基层各系统,最终服务于基层。

《明升中国app报》:经过这次疫情,您认为在未来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方面,信息技术应该在哪些方面有更多的储备和布局?

● 张天伴:

首先,公共卫生信息平台升级要先在传统结构化信息的基础上加以完善,补充多信源信息,比如,包含基层临床信息以及细菌、病毒等病原的检验、DNA信息等,通过组件化典型模块丰富和扩展平台。

并且,应用精准计算,实现图像信息、基因信息的自动比对和识别,以加快诊断和确诊过程。

其次,亟需扩大信息技术在公卫疾控方面的应用。

例如,公卫应当做更全面和深入的监测,除对法定传染病的监测或者特定的病种做监测管理外,还应当加强症候群,如发热、出血、腹泻、出疹等的早期监测,同时把病原学成果、临床科研早期纳入进来,这样对治疗方案、疫苗研制、药品试验都能起到促进作用。

并且,在日常业务处理中有针对性地扩大责任人和使用群体,兼顾突发应急时的业务模式,实现在日常应用中能保持应急时的工作技能和敏感度。

第三,在疫情发生的时候,信息的协同非常重要。

在现有信息系统基础上,建议进一步建设和强化面向公卫的协同流程和数据标准,以便于纵向协同公卫体系,横向协同医院、基层医疗机构以及专科机构,在预防监测和干预控制上形成防治一体。

同时,希望促进公卫机构和社会其他机构,例如社管、公安、交通进行常态化的资源协调和数据共享,从而实现特定情况下更大范围的快速协作和应急处置,控制疫情蔓延。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手机版 相关论文

图片手机版
>>更多
 
一周手机版排行 一周手机版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