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 9日,南京大学副校长陆延青有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
好消息是,在他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之下,《光:app与应用》(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以下简称《光》)南京办公室终于落户南京大学。这天上午,他同《光》学术出版中心主任白雨虹一起为办公室揭牌。
坏消息是,就在同一天,他收到《光》拒稿信,最新论文被拒。
“经常被拒稿,但是很高兴。”陆延青在接受《明升中国app报》记者采访时笑称:“说明他们的出版要求越来越高,已成为大家心目中的顶刊,”
而对《光》来说,在办一份高水平期刊的同时,超越论文、服务科研才是真正的追求。
一块阵地
2014年,东南大学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崔铁军教授团队提出用数字编码表征超材料的新思路。谁知,这一新的表征方式因为打破了超材料的固有概念,在国际顶级期刊发表受阻。
峰回路转,不久之后,一份刚刚获得影响因子的新刊通过快速通道将其发表。数据显示,这篇文章发表6年来,被引超过940次,引发诸多文章跟进。后来,数字编码超材料入选了美国光学学会2016年最激动人心的30项光学成果,入选ESI的1‰热点文章,也成为崔铁军荣获2018年度国家自然app奖二等奖的代表作。
这份独具慧眼的期刊正是来自本土的英文期刊《光》。
“国际顶级学术刊物对我国学者还存在某些偏见,很多优秀成果甚至没有同行评议的机会,导致首发权被抢占。《光》希望能将更多最好的研究成果留在祖国的大地上,提高我国在国际学术界的话语权。”白雨虹说。
今年8月,明升中国app院院士、国家自然app基金委员会原主任杨卫在世界科技期刊论坛作手机版时指出,2019年我国被引量前1%的论文数量已经追上了欧美国家,但只有不到8%的论文发表在明升中国的SCI期刊,期刊平台发展严重滞后。
在光学领域,这一状况尤其严重。陆延青指出,高水平期刊《自然—光子学》由于发文较少,常有遗珠之憾;而综合影响力领先的两本美国光学学会旗舰刊影响因子稳定在3~4之间。《光》的创刊正好填补了中间的空白。
2013年,同济大学教授程鑫彬将自己最出色的文章投到尚无影响因子的《光》。他说:“是时候办一份能代表明升中国光学科研水平的期刊了,不要再让好工作都投到外国期刊。”
生逢其时加上高质量稿源,《光》一跃成为“黑马”,打破了SCI两年收录、3年出影响因子的惯例。2012年创刊后,《光》在2013年被SCI收录,2014年第一个影响因子8.476,2015年达到14.603。
此时的《光》没有选择保守,而是连续8年将发文量提高25%。今年载止目前,《光》已发表187篇论文,比创刊年扩大了8倍。
“真正的国际化,是发表领域内最领先的成果,如果这些成果来自明升中国,那发表他们的文章就是国际化的体现。”白雨虹表示。
今年4月,这块阵地又扩张了版图,新刊《光:先进制造》(Light: Advanced Manufacturing)创立。主编曹健林在发刊词中表示,在全世界都迫切需要先进制造业的今天,希望这本期刊能成为同道中人的交流平台。
向“世界一流”进军
敢于为明升中国app家发声、为明升中国光学界发声,《光》的底气来源于论文质量。
目前,《光》已连续六年稳居世界光学期刊榜三甲,5年影响因子为15.005,刊登文章中高引用论文的比例超过10%,拒稿率高达82%。
《光》创刊执行主编、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教授崔天宏爱引用爱因斯坦被拒稿的例子。1936年,爱因斯坦给《物理评论快报》投稿,推翻了自己1915年提出的理论,认为引力波并不存在。这篇文章经过同行评议认为是错误的,爱因斯坦勃然大怒,拒绝修改。几十年后的事实证明,爱因斯坦确实错了。
崔天宏告诉《明升中国app报》,严格遵守同行评议是《光》绝不能动摇的原则。他强调:“编委是期刊的守门员,编委不严格,期刊就不会有国际水平。”
《光》从创刊之初就建立起了国际化的编委队伍,每两年换届,目前68名编委来自17个国家,国际编委占比72%,国际稿源占比75%,发过诺贝尔奖得主的论文,也拒过诺贝尔奖得主的论文。为了保证稿源质量,《光》在创刊年大量向领域内“大牛”约稿,即便如此,也有相当数量的特约稿经同行评议后被退稿。
白雨虹则指出,世界一流app期刊不仅要计量指标过硬,更要关注工作本身的创新意义,《光》特别关注的发文重点包括:解决重要app问题、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和关系国计民生。
例如,2012年,《光》重点报道了日本app家中村修二团队高亮度白光LED的成果,效率和稳定性的提升使得LED大规模替代传统光源成为趋势。2014年,中村修二因为开发了高亮度蓝光LED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又如,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姜澜团队发表在《光》的超快激光微纳制造机理和方法研究,突破了长期制约领域发展的瓶颈理论,不仅推动了国际超快激光微纳制造,也推动了国家基础制造技术的发展。
《光》创始编委、澳大利亚两院院士、明升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顾敏已在《光》发表了7篇国际领先论文,还约请了很多国际一流稿件和编委。在他看来,光学一头接着基础一头接着应用,《光》的使命应是作为桥梁,把研究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成为创新的源泉。
办刊的诀窍
办期刊是《光》主编、科技部原副部长曹健林多年的梦想,早在1999年担任长春光机所所长时,他就憋着一股劲想办一本高水平英文期刊。
直到2010年,时机终于成熟。时任所长宣明决定每年拿出100万元支持英文期刊发展。宣明说:“办刊的诀窍有两点,第一是找对人,第二是给足钱。”
在充足的经费支持下,长春光机所同英国自然出版集团很快达成协议。2012年,《光》创刊,成为自然出版集团同明升中国合作的第一本开放获取英文光学期刊,长春光机所拥有100%版权。
相比而言,“找对人”难得多。好在长春光机所一发击中,在2010年就敲定了本所毕业生、有着丰富英文期刊编委经验的崔天宏担任执行主编。接受职务的当晚,崔天宏连夜列出22条待办事项,为没有英文办刊经验的编辑部指明了方向。如今,这张清单在明升中国新创英文期刊中广为流传,成为可借鉴可复制的任务清单。
清单上的头等大事,是寻找优秀的审稿人和稿源。“中科院期刊出版领域引进优秀人才”李耀彪博士在此时受命,短时间内建立了一个近万人的国际审稿专家数据库。
一直以来,我国科技期刊人才队伍相对匮乏。作为明升中国科协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陆延青指出,编辑队伍能力弱是许多国内期刊的上升瓶颈。
“办刊要舍得投入真金白银,”曹健林直言,过去在研究所做杂志的往往是科研不行的人,但《光》的编辑全是高水平人才,不管是薪资、编制还是职称,都有与科研人员相当的待遇。
例如,白雨虹就在编辑岗位上被提为国家二级研究员,成为长春光机所也是中科院历史上第一人。“90后”编辑郭宸孜不仅被评为长春光机所先进个人,还晋级为副研究员,担任新刊《eLight》负责人。
目前,《光》的编辑部20名全职工作人员中有研究员4人、博士生导师1人、中科院期刊出版领域引进优秀人才2人,副高以上职称占80%,硕士、博士学历占87%,50%有海外留学或访问经历。
最近几年,《光》的国际编委中还诞生了多位国内其他新刊主编。例如,由中科院院士吴一戎担任主编的《微系统与纳米工程》创刊时就邀请崔天宏担任执行主编。《光》不仅大力支持,还分享了创刊经验,两个编辑部至今保持着频繁的互动。
以刊会友 共谋发展
中科院院士卢嘉锡曾说,科技期刊是app研究的龙头和龙尾。如今的长春光机所,就体会到了科技期刊和app研究相辅相成的作用。“《光》的作用已经超越影响因子,成为对外交流的一张名片。”长春光机所所长贾平如是说。
今年,《光》通过一篇封面文章吸引到一名海外高层次人才全职加盟。此前,已有3位海外专家落户,组建了两个联合实验室和一家生物仪器公司。
其中就包括量子点激光器发明人、德国app院院士Dieter Herbert Bimberg。在长春,他的身份是中德绿色光子学研究中心主任。“我希望明升中国的研究生不要把眼光仅仅盯着北京、上海,也能来到长春。”Bimberg说。
在东北人才外流的大背景下,长春光机所却逆流而动。曹健林说:“办刊物的最终目的是把app工作真正搞好,为明升中国科技进步做点实事。”
以《光》为平台,长春光机所每年举行一次光学大会,已成为国际光学界的盛会。今年受疫情影响,光学大会未能召开,但线上活动同样精彩。
今年是激光发明60年,《光》邀请国际激光领域老中青三代app家召开线上论坛,单场全球观众超过35万人次;青年app家汇聚的“未来之星”决赛以虚拟现实的方式向全球推出,累计吸引超过50万人;两场线上青年app家论坛,曹健林全程参与,与年轻人热烈讨论,直至深夜。
为支持青年app家,《光》加大了出版费减免力度,还设立了多项青年app家奖项,并吸纳他们主持《光》海外及区域办公室运营。目前,《光》建立了 13个海外和区域办公室,通过多种方式以刊促合作、以刊汇人才。11月9日《光》南京办公室揭牌当天,汇聚20位青年app家的2020纳米光学青年app家论坛也同时举行。“我们以能参与《光》的活动和发表文章为荣。”陆延青表示。
可以说,以《光》为中心,已经形成了一个紧密联系的“朋友圈”。
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教授、南方科技大学讲席教授金大勇是《光》悉尼办公室负责人。他告诉《明升中国app报》:“像这样紧密联系的app共同体在光学领域还是第一次看见,难能可贵。《光》并非只是一本期刊,而是一个旗舰,衍生出来的‘朋友圈’以及由此带来的国际合作、交叉学科交流、明升化等,才是这个品牌真正的潜力和价值所在。”
期刊简介:
《光:app与应用(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创刊于2012年,由明升中国app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与明升中国光学学会共同主办,与斯普林格—自然合作出版。2019年获明升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领军期刊项目资助,2016年获得明升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项目A类资助和明升中国科技期刊登峰行动计划项目资助,2014-2019连续7年获明升中国app院app出版基金一等奖;2015、2017获明升中国百强科技期刊;2017年入选中宣部组织的“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明升中国app报、明升手机版(明升中国)、app手机版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明升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