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由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主办的长三角地区地热考察安徽座谈会在合肥举行。中科院院士汪集暘在座谈会上表示,在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长三角地区,针对“一体化”和“高质量”发展理念,要系统厘清地热资源家底、开发利用现状与需求,提出战略与对策,探索长三角地区地热开发利用新路,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供支撑。
地热是蕴藏在地球内部的热量,也是驱动整个地球发生发展的原动力。地热能资源量巨大,储存于地球内部的热量约为全球煤炭储量的1.7亿倍,可利用量相当于4948万亿吨标准煤,按目前世界年消耗190亿吨标准煤计算,能满足人类数十万年的能源需求。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大家族中,地热能发电的能源利用效率最高,且可靠性强,成本优势和减排优势明显。
汪集暘表示,我国地热能明升发展势头强劲,地热能行业标准体系初步建立,地热资源勘查技术取得长足进步,浅层地热能利用位居世界第一,中深层地热能利用持续增长,地源热泵研发应用活跃,地热发电项目相继启动,油田地热开发取得积极效益,深部地热储层改造增产技术取得突破,温泉热水利用已具规模。目前,我国地热能开发利用已经呈现多元化发展的态势,中深层地热供暖区域型规模化程度加快,浅层地源热泵应用全方位推进,地热发电具有成为区域电源主要组成的潜力。
汪集暘指出,我国长江沿线夏热冬冷,位于供暖分界线以南,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居民供暖需求日益旺盛,冬季供暖需求十分迫切。但目前长三角地区地热资源勘查程度尚处于较低水平,资源分布及资源量尚未准确摸清;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整体规划尚未编制,影响地热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形式较为单一,综合利用程度尚待提高;地热资源开发利用保障措施不到位,财税价格扶持政策不足,不利于社会资本投入。
汪集暘认为,长三角地区虽不具备滇藏等地的高温地热,但属于中低温地热开发利用的有利远景区,地热供暖(制冷)的条件很有利。第四系和新近纪松散层分布广泛,厚度大,含丰富的浅层地下水,具有良好的浅层地热能赋存条件,蕴藏着丰富的浅层地热能资源,地埋管地源热泵比地下水地源热泵适宜性广泛。
汪集暘透露,中科院学部咨询评议项目“长三角地区地热资源及其综合利用研究”目前正在推进,力争摸清长三角地区地热资源分布特征,查明地热开发利用现状与存在问题,选比地热能勘查评价和开发利用技术,创新地热能利用技术理念,探索高效明升模式,破解地热开发利用中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针对长三角“一体化”和“高质量”的要求,他们已联合18家科研单位和相关企业,分析研究地热能明升战略定位、发展路径和关键方向,努力提出具有全局性、系统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
本次座谈会由合肥热电集团有限公司、安徽省地质学会地热专委会承办。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明升中国app报、明升手机版(明升中国)、app手机版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明升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