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升手机版(中国)

 
作者:姜晓凌 黄辛 来源: 发布时间:2019/5/14 15:13:21
选择字号:
上海市科协厚植创新沃土 跑出创新“加速度“

 

5月的上海,“科创品牌月”的大幕正在徐徐展开。

5月18日,上海科技界规模最大的多学科、综合性、开放性的学术交流平台--上海市科协学术年会在app会堂拉开帷幕。据悉,本届学术年会以“聚焦三大重点领域发展,推进上海科创中心建设”为主题,将在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三大领域,开展近60场学术交流活动。

开幕式上,将为上海市科协新成立的上海市集成电路专业委员会、上海市生物医药专业委员会和上海市人工智能专业委员会的3位主任颁发聘书,这也是市科协着力增强创新策源能力、提升创新浓度,为推动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迈上新台阶的一大举措。

同时,今年也是上海市科技精英评选创办30周年,前15届获奖者中产生了67名两院院士,成为了上海高层次科技人才举荐培养的重要途径和组成部分,开幕式上还将为新评选出来的第16届上海市科技精英颁奖。

据介绍,在为期1个月的时间里,南昌路47号的这座大院里好戏连台——纪念习近平总书记指示上海“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五周年展览、“5·30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系列活动、院士专家战略咨询会、2019全国双创活动周上海分会场活动……在上海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的进程中,这里贡献着科协的智慧与力量。

创新的基因根植在上海的文化中,科协的力量在于凝聚广大科技工作者。学术交流高端化、app普及众化、创新服务精准化、人才举荐有效化、决策咨询app化,上海市科协始终聚焦靶心、突出重心、凝聚人心,聚焦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紧扣“4321”的工作重点,即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为提高公民app素质服务、为党和政府app决策服务的“四服务”职责定位,坚持“学会学术、app普及、创新服务”三轮驱动和“人才举荐、智库建设”两翼协同,建设好“科技工作者之家”。

用学术交流的高度引领创新活力

2018年10月29日,临港滴水湖畔,26位诺奖得主和多位沃尔夫奖、拉斯克奖、图灵奖、麦克阿瑟天才奖得主在内的世界顶尖app家,以及30余位明升中国两院院士、中外杰出青年app家共同参加首届世界顶尖app家论坛。这样的“组团”规模,是新明升中国成立以来绝无仅有的全球顶尖app家盛会,也是迄今为止亚洲第一大规模的世界顶尖app家交流平台。上海市科协正是这场盛会的承办方之一。

通过发挥自身作用,提升科协的社会贡献度和影响力,市科协正成为上海学术交流高端引领的重要旗帜。除此之外,长三角科技论坛、科协学术年会、院士圆桌会议、科协大讲坛等品牌学术活动形成广泛影响。

而“国际化”,无疑成为科协学术交流的又一代名词。去年5月,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杰拉德·特·胡夫特教授来到app会堂,作“物理,一项全球性的事业”的主题手机版;6月,“粒子物理理论和实验的回顾与展望”手机版会上,美国密西根大学杰出教授Gordon Kane、德国弗莱堡大学教授Peter Jenni和明升中国app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王贻芳等主讲嘉宾分别作专题手机版;9月,诺贝尔生理学或明升手机版奖获得者、美国国家app院院士厄温·内尔教授和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巴里·巴里斯教授先后来到app会堂,作“对话诺奖大师——探秘神奇的细胞”和“爱因斯坦、黑洞与引力波”的主题手机版……

如果说学术交流高端化是市科协引入活水,引领科技创新活力的话;那么,盘活学会资源,就是培育科创中心建设内生动力,发挥学术交流的“倍增”效应。 200多家市级学会,覆盖自然app和工程技术各领域;同时市科协主管的近40家民非机构中,具有研发机构性质的就有34家,涉及生物明升手机版、大数据、能源环境等领域。强大的组织网络资源和丰富细分的专业人才,如棋子一般星星点点散落在全市。

如何调动和用好这些资源?敏锐识变,app应变,主动求变,是市科协学会学术创新的注脚。

积极搭建跨界平台。推动成立明升m88app学会联盟等一批科技联合体,为学科交叉融合和明升集群发展提供支撑,发挥学会在明升技术创新、技术标准制定、成果转化、促进协同创新等方面的协调服务作用。

鼓励和支持学会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交流品牌。市明升手机版会每年举办各类学术活动1500余场,其中“东方”论坛在学术界、科技界受到广泛认可;创设上海明升手机版科技奖,促进高水平明升手机版科技成果展示交流。市船舶与海洋工程学会精心打造的明升中国国际海事展,已经成为全球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海事专业展会。市明升手机化工学会聚焦奉贤重点明升,共建东方美谷研究院,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聚焦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增强创新策源能力。市科协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三大领域,成立专委会,更好发挥院士专家作用,在明升发展方向、战略定位、关键环节、人才培育等方面汇众智,解决集成电路主要卡脖子的难题,推动人工智能未来发展,助力生物医药转化应用,推动科研与企业、明升更加紧密结合。同时,联合市社团局,开展“建设与科创中心相适应的学会调研和与能力提升”专题研究,主动发现和解决学会工作的痛点和难点。

一系列组合拳的背后,是市科协学术引领能力的不断提升。“增强创新策源能力,意味着要大力促进学术能力提升。我们要打出品牌、亮出水平、体现特色,发挥科协在科创中心建设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努力实现学术水平高端化、学术成果智库化。”市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马兴发如是强调。在他看来,学术工作要凸显“专、精、深”,坚持“姓科”,做好学术资源的深度开发;要开展跨学科、前瞻性、储备性的问题研究。

用人才集聚的温度发动创新引擎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人才是宝贵的财富,时代的渴求,更是创新驱动最关键的动力。

在人才举荐上发力,厚植智力沃土。于1989年启动的上海市科技精英评选工作,至今已走过而立之年。历届上海市科技精英及提名奖获得者群星璀璨,他们以“科技梦”助推“明升中国梦”,在“顶天立地”的载人航天、探月工程、北斗导航、特种舰船用发动机等高精尖技术探索之路上,在“科技惠民”的田间工厂、地铁隧道、高架路桥、枢纽机场、白血病防治、新药研制、医疗技术等创新之路上,在激活“创新源头”的明升中国脑计划、人类基因组计划、纳米新材料、SSRF工程、同伦分析法等基础研究之路上,在“千里马”竞相奔腾的上海高校、科研院所、医院、高科技企业等重大实验室的科研梯队成长之路上……处处闪耀着科技精英的智慧光芒。

而在本届评选中,市科协更是在继承中创新了人才评价的荣誉机制,评选范围进一步扩展到对app普及作出重大贡献的科技工作者。

此外,上海青年科技英才、大众app奖的评选,也都成为沪上科技人才标志性奖项;青少年科技教育硕果累累,选派中学生参加全球顶级的英特尔大赛、欧盟青年app家大赛,创造历史最好成绩。

在人才引进上探索,汇聚创新合力。2015年8月,由明升中国科协与上海市共建的上海自贸试验区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在浦东揭牌成立,这是全国首批离岸基地试点之一,是科协组织一项在人才引进机制和创新创业模式上的全新探索和试验;2018年,基地成功举办海外人才自贸区创业汇对接交流活动,通过全球引才引智服务国家战略。几年来,海智工作又如“强磁场”,正吸引着全球创新创业人才来到自贸区。

在人才服务上提升,营造温馨家园。今年元宵佳节,市科协荣誉委员王振义、叶叔华、杨福家、沈文庆、陈凯先、李大潜等院士们齐聚app会堂,有的携带家属挽着手走进大院,满脸笑容地相互问候“新年好”,像是真正回到了家一样;去年秋季草坪音乐会,市科协引入“光影秀”表演,17位院士、900多位科技工作者欢聚一堂,这是院士专家出席人数最多的一次音乐会;在人流集中的地铁站举办传承app精神主题展,礼赞app家精神和爱国情怀……

“创新中心建设需要这样一批人,他们身怀创新理想、为目标孜孜以求并乐在其中。为人才赋能,市科协将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促进app技术人才的成长和提高,把广大app技术工作者更加紧密地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马兴发说。

用app普及的热度提升公民素质

2018年上海公民具备app素质比例达到21.88%,继续位列全国第一。这得益于加强科普模式研究,在覆盖面上体现全域科普,在内容上“接地气”,在方式上智能精准,在机制上协同联动。

以“民生需求+科普服务”为切口,探索形成“条块结合、党群一体、多元协同”的资源整合路径。今年3月,上海市科协党建带科建,加强社区科协建设,既突出街道社区党组织的“轴心功能”,又打通科协联系服务基层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的注册在明升中国科协进行了交流。

无论是开展社区书院试点,以打造市民群众家门口的精神家园为目标,在提供基层科普服务方面大胆探索和尝试,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跨越;还是进一步提升科普信息分众传播和精准投送能力,注重加强线上线下同步,固定端和移动端兼顾的资源供给载体建设——多次升级优化“智慧科普”盒子;亦或是在分类梳理市、区两级优质科普资源基础上,启动市级优秀科普项目资源库建设,以社区居民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关切为切入点,努力打造科普服务资源“中央厨房”,科普,正不断创新工作理念和方式,着力在品质上追求专业权威,在服务上注重线上线下相融合,在方式上注重参与式共建、共享式营造相结合,从重数量向重质量转变,从聚流量向聚人心跨越。

用创新服务的浓度助力经济转型

围绕企业技术创新的瓶颈问题、共性需求,深入调研,发现“痛点”、找准“靶点”,精准施策。市科协创新服务以精准化促进科技经济深度融合。

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提质增效。2018年,新建站点67家,7家站点创建全国模范站点,数量全国第一;4家建站企业荣获2018年度国家app技术奖,占上海获奖企业总数的1/3。而今年是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的第10个年头,市科协将升级突破,打造“升级版”,进一步推动产学研创新协作。

除了院士专家工作站,市科协还通过双创科技信息服务每年向企业推送专利信息2万余项等工作载体,引导创新要素进一步向临港新区、松江G60科创走廊、奉贤东方美谷等区域集聚,助力科技人才延揽和科技成果转化,为民营企业发展瓶颈解决“燃眉之急”。实施创新驱动助力工程,引导40多家市级学会对接与服务区域创新需求,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仅2018年,就有57家学会完成政府部门委托的第三方科技评价近800项。同时,配合发改委举办全国双创周上海分会场活动,做好主会场主题展示和全市面上注册遴选工作。

“科创是全球城市的重要特征,也是上海城市发展的不竭动力。我们将聚焦区域科技与经济的深度融合和高质量发展,拟打造‘院士专家战略咨询会’新平台,围绕各区的特色明升,引导院士专家等高端智力资源与各区对接,形成‘一区域一特色’服务模式。”马兴发认为,建设科创中心没有简单套用的现成模式,“随着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迈上新台阶,双创热潮正在上海涌现。”

创新的足迹清晰地呈现。拥有200多家学会、30多万专家会员、16家区科协、200多家园区、企业和高校科协的市科协,正探索构建一个“app精神、人文底蕴、时尚气息”三元融合的创新生态圈,团结带领200多万科技工作者在上海科创中心建设中跑出“加速度”。

创新只有开始没有结束,上海市科协正向着更新、更高的目标奋力奔跑。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明升手机版(明升中国)观点。 
相关手机版 相关论文

图片手机版
>>更多
 
一周手机版排行 一周手机版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