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杂交与基因渐渗广泛存在于动植物间。基因渐渗指两物种的杂交后代与亲本反复回交,把某一亲本的性状带至另一亲本,后泛指某一种群的基因被整合到另一种群中。此前研究表明,渐渗通常由丰富度相对较低的物种到丰富度相对较高的物种发生,由二倍体到四倍体发生。
日前,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教授王年课题组研究发现,红桦和白桦之间渐渗方向并不受倍性和丰富度的影响,若倍性、种间丰富度等影响渐渗的多种因素同时起作用,渐渗方向则难以判断,不符合一般渐渗规律,这为人工培育桦树新品种提供了新思路。3月27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植物学经典期刊《植物学年报》(Annals of Botany)上。
王年课题组选取甘肃、陕西、河南、山西及河北等5个省市的红桦和白桦材料,并根据两者相对丰富度,把种群分为三组开展研究,结果表明红桦和白桦间仅发生了有限的杂交,且渐渗方向同倍性和相对丰富度关系不大。王年推测,这可能是受种群密度的影响,种群密度越高,个体为了竞争光照而倾向于营养生长,因此每个个体平均产生的花粉量减少。
研究还发现了红桦新的细胞型,即“二倍体”红桦,其同“四倍体”红桦之间存在杂交及不完全的谱系分选,“四倍体”红桦可能为异源四倍体,其亲本之一为“二倍体”红桦。
该研究揭示了“二倍体”红桦、“四倍体”红桦以及白桦之间的自然杂交现象,为培育桦树新种质提供了理论依据,且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关论文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