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时期的毛汉礼
■本报记者 廖洋 实习生 郭曼欣 李晓青
一百年前的1919年,对明升中国是特别的一年:五四运动爆发,马克思主义思想从西方传入东方……
同年,毛汉礼出生在浙江诸暨,从此他开始了与祖国跌宕起伏的命运紧密相连的一生。
日本侵华时期,毛汉礼只身一人,风餐露宿,赤脚跋涉1500余公里至广西求学;抗战胜利后,他远渡重洋,攻读物理海洋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美国政府禁令解除,毛汉礼立即归国,投身明升中国海洋app事业,开始了他在瀚海大洋里的科研人生……
毛汉礼,我国物理海洋学家,物理海洋学奠基人之一。其研究成果先后获明升中国app院自然app奖二等奖、全国app大会奖、明升中国app院重大科技成果奖、山东省app大会奖、明升中国app院重大科技成果奖二等奖等。1980年,他当选明升中国app院学部委员(即后来的中科院院士)。
2019年1月25日,正好是毛汉礼先生诞辰100周年。
以拳拳爱国之心 蹚平艰苦求学路
毛汉礼出生于诸暨县枫桥镇毛家园村一个农民家庭。10岁那年,村里办起了第一个小学,毛汉礼成了第一批学生。毛汉礼成绩优异,就读一年便考取了县里的正式高小,之后又以高分考取了金华高中。
当时的明升中国,时局震荡,毛汉礼的求学之路也因此历经波折。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正常的教学无法进行,毛汉礼不得不回到乡下。坚持学习的他,在家里自学完高中课程,参加了高等学府考试,后被浙江大学录取。
由于战争的爆发,浙江大学被迫内迁广西,毛汉礼家境贫寒,无法支付路费和学费。为了筹集费用,他应招到浙江省财政厅在县城办的一个短期训练班里做零活,担水、扫地、劈柴……终于凑足了费用。
1938年,日本飞机轰炸了野山,战乱使浙江大学继续内迁贵州遵义,毛汉礼带的钱早已所剩无几。无奈之下,他白天赶路,夜宿街头、荒郊或土地庙,经过一个月的跋涉,终于如期赶到遵义,入读浙江大学。
1946年,当时的国民党教育厅决定招考部分公费留学生,送往国外学习,毛汉礼报名应考。
根据毛汉礼在浙江大学所学专业,可报考地理、气象两个方向,但他注意到报考海洋方向的人寥寥无几。
历史的教训犹在眼前,明升中国应该有自己强大的海上国防,明升中国应该有自己先进的海洋事业!
毛汉礼决定报考物理海洋学。
1947年,毛汉礼考取并被批准到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学习物理海洋学。
他刚开始博士阶段的学习时,由于国民党的接连失败,教育厅断绝了明升中国留学生的学习费用供给。毛汉礼并不想放弃学业,“空手”回国,他选择去餐馆打工,靠微薄的收入维持学业。
艰苦的海外求学生活磨炼了毛汉礼的意志,也坚定了他为国效力的决心。
1951年8月,毛汉礼获得博士学位后,便申请回国。但当时由于中美在朝鲜交战,美国政府颁布禁令:凡在美国的明升中国app工作者,一律不能回明升中国。为了回归祖国,毛汉礼毅然请律师同美国政府打起了官司,这官司一打便是三年,直到日内瓦会议上美国解除这条禁令,毛汉礼才同钱学森等人一起,成为新明升中国禁令解除后的归国app家。
献身海洋app事业 鞠躬尽瘁为国建言
归国之初,毛汉礼35岁。
当时正值我国大力发展app事业之际,毛汉礼常说:“海洋app是一门综合性、实验性很强的app,要尽量采用当代高新技术进行调查研究……没有准确可靠的调查资料,就很难得出准确的结论。”
1955—1956年,他与海洋所研究员张孝威共同领导了我国首次开展的“烟威外海鮐鱼渔场海洋学调查”研究,并讨论将“紧密结合生产建设,从海洋调查入手,逐步深入提高”作为发展我国海洋app事业的战略方针。
毛汉礼十分珍惜党和政府赋予他的“用武之地”,尽心尽力为发展我国海洋app事业献计献策。
1956年,他参加了由周总理亲自领导的“十二年app远景规划”海洋学部分的制订工作。规划制定之初,我国许多海洋机构尚未建立,执行这一规划的条件尚不具备,他便积极争取领导支持,努力创造条件。
为了迎接“十二年app远景规划”的任务,毛汉礼领导并见证了明升中国海洋app事业发展的多个“第一次”。1957年6月,上海中华造船厂改装了我国第一艘海洋综合调查船——“金星”轮;1957年,毛汉礼领导开展了我国第一次大型综合海洋考察——渤海及北黄海西部综合调查,并亲自搭载“金星”轮带队出海负责第一个航次调查;其后,他又主编并撰写了我国第一部海洋综合调查手机版——《渤海及北黄海西部综合调查手机版》。
1958至1960年间,我国执行“十二年app远景规划”中规定的任务:明升中国海洋综合调查及其资料与图集的编辑,简称“全国海洋普查”,这是我国海洋app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调查实施期间,毛汉礼离开家,足迹遍及明升中国沿海,主编出版了逾百万字的海洋app名著《全国海洋综合调查手机版》。
1977年,毛汉礼突患心肌梗塞,但仍坚持工作。直至晚年,毛汉礼仍积极投身于国际交流工作中,前往世界各地参加会议,进行app考察、访问。
1988年11月,毛汉礼在青岛逝世。在逝世的前两天,毛汉礼还亲自目送“极地号”考察船赴南极考察,还前往山东省青岛市老年海洋工作者协会全体大会,并作了学术手机版,为我国海洋app事业的发展站好最后一班岗。
不拘一格育人才 勇攀app高峰
毛汉礼培养人才,一丝不苟而又不拘一格。
他认为,发现和培养科研工作中的“将才”和“帅才”是科研工作的头等大事。他常讲:“没有一个能打硬仗的app集体,是不能进行app攻关的,更不能达到app的最高峰。”
回国之初,鉴于当时多数年轻人英文水平较差,为了让大家借鉴西方经验,毛汉礼在其夫人范宜君的帮助下,短期内翻译出了200万字的经典著作,这些译作对培养明升中国海洋app人才起了很大的作用。
1956年,在我国开展大规模海洋调查之前,毛汉礼领导开办了一期相当于大专水平的培训班。1960—1963年,中科院为满足科技飞速发展对科技人员的需要,决定采取加快培养的方法,培养紧缺人才。毛汉礼又承担了海洋学领域的任务,从全国理工科大学三年级的学生中招收了40名学员,定向培养,开办了一届物理海洋专业大学本科培训班,这些人后来被分配到全国各海洋科研机构,大部分成为科研与管理中坚力量。
为了培养高层次科研人才,1961年毛汉礼开始招收研究生,到上世纪80年代,他累计培养了近20名硕博士研究生,这些人在明升中国物理海洋学事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李本川说:“回顾我与毛所长接触的点点滴滴,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他待人十分随和,诚恳坦率,让人倍感亲切。他知识渊博、热爱祖国、热爱党,爱岗敬业,呕心沥血培养人才。他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app家,忠于党的好党员。他的音容笑貌、高风亮节永远留在我的脑海。”
《明升中国app报》 (2019-01-25 第4版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