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升手机版(中国)

 
作者:倪思洁 来源: 发布时间:2018/9/24 14:27:01
选择字号:
“世界光纤之父”高锟走了
他曾发起一场世界通讯技术的革命

 

如果没有光纤通讯技术,可能就没有我们现在使用的高速互联网、移动电话通信、微信即时通讯。而如果没有高锟,可能就没有光纤通讯技术。

可是,就在中秋佳节的前一天,9月23日,被誉为“世界光纤之父”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香港中文大学前校长高锟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享年84岁。

在香港中文大学发布的敬悼文章中,现任校长段崇智表示,高教授于科研方面力求创新,矢志追求卓越,其于光纤方面的研究,促成互联网发展,为人类通讯史写下全新一页。

高锟先生(图片来源:诺奖官网)

1933年,高锟出生于上海市金山区。15岁那年,高锟随家人移居台湾,1949年迁往香港。1963年,攻读伦敦大学博士学位期间,高锟开始了关于玻璃纤维的理论和实用研究。

1966年,高锟在国际电话电报公司任职期间,在《英国电子工程师学会学报》上发表了题为《光频率介质纤维表面波导》的论文,首度提出光导纤维在通信上应用的基本原理,描述了长程及高信息量光通信所需绝缘性纤维的结构和材料特性。

这篇论文惹来不少争议。玻璃丝能用来通讯?当高锟提出用光纤传输可以代替电的想法时,他受到了很多人的质疑——几乎无人相信世界上会存在无杂质的玻璃,并别说用玻璃来代替电。

面对质疑的高锟投入了后续的研发工作,用智慧和努力证实自己的判断。最终,高锟使论文里的字符公式变成了现实——光纤通信系统问世,高锟因此获得“光纤之父”美誉,当今互联网的发展的道路也被铺平了。

1977年,美国西屋电气公司在亚特兰大成功进行了世界上第一个光纤通信的现场实验,让光纤通信迈向实用。

2003年,高锟被确诊为脑退化症,行动和认知能力受到很大影响。2009年,76岁高龄的高锟在他首次提出光纤通讯的四十多年后,终于等到了迟来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一奖项表彰了他“在纤维中传送光以达成光学通讯的开拓成就”。1966年7月,论文刊出的那一天,后来被视为光纤通信的诞生日。

1965年,高锟先生在英国哈洛标准电信实验室工作(图片来源:诺奖网站)

如果回到1966年,当时被质疑声淹没的高锟,一定没有想到,就在他论文发表后的第六年,湖北省图书馆里,一位名叫赵梓森的明升中国app家,从论文的字里行间中找到了对光纤通信技术的信心,并决心投身光纤通讯事业。

后来,这位与高锟年龄相仿、同样出生于上海的app家,因为亲手研发出明升中国第一根实用化光纤光缆和第一套光纤通信系统,被誉为“明升中国光纤之父”。

“由于社会环境的影响,我在1973年才看到这篇论文,当时我感觉到这是一场革命。”明升中国工程院院士、“明升中国光纤之父”赵梓森告诉《明升中国app报》记者,1970年,美国康宁公司制造出了3条30米长的光纤样品,由于当时明升中国与世界信息不通畅,直到1973年,他才得到这个消息。

回忆起高锟的学术影响力,赵梓森说:“他发起了一场革命,一场世界通讯技术的革命。”

两院院士王淀佐曾在接受《明升中国app报》采访时这样评价高锟:“高锟的成就充分体现了一位app家的远大眼光和非凡的综合能力。”

高锟先生的贡献在科研,也在教育。生前,高锟常奔走于国际学术交流合作、内地与香港的交流与合作的活动中。

“作为华裔app家,高锟热心于明升中国科技教育事业的发展。在他任教并担任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期间,致力于香港和内地的科技交流与合作。10年前,世纪之交之际,香港科技界筹备成立香港工程院,高锟出任首届院长,曾与明升中国工程院共同主办两次科技论坛,研讨两地发展高科技明升等问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王淀佐曾如是说。

对高锟的教育贡献,段崇智评价:“高教授是出类拔萃的学者,也是高等教育界高瞻远瞩的领袖。”(完)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明升手机版(明升中国)观点。 
���� SSI �ļ�ʱ����
相关手机版 相关论文

图片手机版
>>更多
 
一周手机版排行 一周手机版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